生活知识百科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那么流行?

2024-06-26 16:42:53 条浏览

因为,努力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自己努力的程度永远赶不上这些物价。




从小失去父母之爱太多了,一遇到挫折束手无策,慢慢地,由迷糊变胆小,失去生活方向。可怜,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改变这种不好现象。




希望是目标就在远方,只要努力坚持下去,一定能达到目标。坚持的动力是文化,年轻人学习文化知识,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是希望文化改变命运。现实的残酷和无情使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过于渺小,因而希望变得渺茫。看不见希望的生活使年轻人丧失了追求文化的信心,克服学习困难的力量。物质大于精神,物质生活的压力压垮了精神力量的支撑。因而丧失了生活的热情和对文化的热爱,丧文化由此而产生了。




生活物质的提高与本身文化素质越来越不匹配,钱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欲望,懒惰,不思进取,反正不会死,能活着就好。心中没有够硬的道理支撑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逆流而上,大多数年轻人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足以给孩子精神上的指引,只能告诉他们有钱就行。物质需要压过了文化需求,就形成了丧文化。




现在的人压力都大,对未来都迷茫,对现状没有安全感。




能力匹配不上梦想,梦想在现实面前看不到有丝毫成功的可能




我感觉有可能是攀比,有可能是尽孝,有可能是俗理不敢改




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在我个人观念中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当代年轻人都很丧,含有许多当代年轻人的软件都被这种丧文化传播。

在我本人看来现在年轻人大部分处于自我满足享受的状态,他们认为在这世界感性占据他们的人生,也许是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也让许多这种年轻人处于一种自我困境,我不是说这种感觉不好,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不应该天天就是被这种感情困扰当作自己的日常必需品,有一句话我书上看到的:理性的人天天都是喜剧,感性的人天天都是悲剧。

我有一个大学舍友,他就是一名很感性的人,分了一次手半年都是活在一种自己状态,情商高但是有一种天天处于自己一种自我满足感,对一切事物都不敢兴趣就连出去打个篮球都不去,他是被动的人,当时我就在深深的反醒自己为什么要把自己活成这样,你可以接触新的任何地方东西。我希望广大网友可以帮我解答一下!




压抑无解得生活




丧文化的消极避世正是当代年轻人所需要的,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让这些年轻人苦不堪言,但也正是这些丧文化打开了年轻人发泄情感的大门,让他们可以宣泄自己软弱的一面而不被察觉,毕竟只是随大流而已。他们不会再为自己的无能买单,肆意的享受着丧文化伪装起来的虚伪,这恰恰是他们伪装自己的最好手段。




心理调适吧。

现代社会,人人压力都大。以前的人,饭都吃不饱,文盲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有足够学识和精力坐下来思考人生的人,不到百分之十。再加上缺乏见识,不知道幸福人生什么样,总归还是容易满足的。

现代人不同了,大部分人都读过书,有思考能力,工作之外有时间通过互联网看世界,吃饱穿暖都不是大问题,但是看着同龄人的成功,对比自己,能活五百年也达不到对方的成就,能不沮丧吗?

没见过西施,本来东施也算宜室宜家,可惜见过了西施,这日子真是过不下去了。

人的心理具有弹性,肯定要调适自己适应,不然都抑郁了,于是进入一种丧的状态。房价高,那就丧,我买不起,消极抵抗,压力大,继续丧,反正不犯法,美女找不到,丧,安慰自己以前想要的,丧来丧去就不想要了。

均贫富是个从古至今都没能解决的问题,看不到希望的人就丧。人是高级动物,优势就是会思考,劣势也是。




现实太残酷




精神颓废!

没有了目标感与进取心,又胡想八想,徒增烦恼,最后意志消沉,丧变产生。

不知道西方的青年没有这样,日本是比较流行。这可能要从东方文化根源去找答案。

东方孩子从小被限制约束太多,被照顾宠溺太深,缺乏自由的探索精神,甚至没有童年,成了考试机器,没有培养出独立健全的人格,或许这是成年后精神孱弱的根源。




期望太高,没达到预定目标,有些气馁




我个人感觉主要还是生活压力大,自己的预想的目标达不到,生活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思想一直在走下坡路




根本原因在于付出的努力远远小于所换来的回报,无论你如何努力如何奋斗,都会被现实残忍的打败,既然这样,丧起来~




所谓丧文化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代表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对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没有好坏之说。但是代表了社会“主流者”的担忧。

我们的文化在近些年来出现主流和非主流之争,归根到底就是掌握话语权和抢夺话语权之争。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都是整整齐齐地喊80后垮掉了,80后是非主流。因为那个年代60后和70后们是这个社会创造财富的主力,而且从文化断代来看,60后和70后接受的教育几乎相同,他们几乎毫无隔阂地站在统一战线上。

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80后们终于踏入社会开始给这个社会创造财富,他们也同样认为90后00后们非主流。毕竟大家想的和做事方式都不一样。

最重要的是,50后和60后们没有看见过70后们集中地公开地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和处事方式。而80后们已经逐渐觉醒,加上社交媒体的发达,他们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公众面前展现出来。90后们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愿意表达,善于表达,同时也更不在意说教。

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周杰伦。2000年的时候,70后在80后迷周杰伦时会特别不屑,这说话含糊不清的人有什么值得追捧的?经过近20年,现在能看到的主流说法是,周杰伦是经典的不容亵渎的。理由是周杰伦伴随成长的“非主流”们已经成为“主流”。而他们看00后迷的xxx,xx们,又觉得可笑之极。

想想,再过20年,80后们也看不上的“小鲜肉”“不男不女”们,又将是成为90后和00后的“青春”。

第二个例子,电视机和手机。电视机刚出现的时候,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曾经出现大面积的反对声音,认为电视机已经破坏了家庭的和睦。所有人吃完晚饭都围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家里人互相都不说话了。

然而,电视机终于有一天成为了主流,这时候手机出现了。人们又开始骂手机破坏了家庭关系,开始回忆一家人围坐在客厅看电视是多么其乐融融。

说了这么多,跟丧文化有什么关系?

丧文化只是现在主流人群给非主流人群的一种贬低性的定义罢了。它不可怕也不会带来毁灭。

我不是80后,对80后生活了解不多。但是70后们,从念书那一天开始,每天都生活在各种各样正能量的口号和标语中。教科书,课外书也都写满了充满了正能量人物的故事。我们被教育得明明白白什么样的三观才是“正确的三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

当这样的一群人突然看到不“积极”的生活,就会想到他们凭什么可以不用“积极向上”不用“努力奋斗”?往冠冕堂皇了说,他们是时代的接班人,能放心地把社会未来交给他们吗?往自私了说,家里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辛苦钱,将来交给他们很担心他们给败光了啊。

我之所以对年轻人的“丧”不担心是因为我觉得这种丧只是别人强加的,年轻人并不在真的丧,他们只是在用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来面对生活罢了。

社会在变,文化也在变,我不相信社会会越变越差。比如流行这件事,每过一段时间流行就会重来一次。曾经被认为落伍的东西又突然有一天摇身一变变成时尚。社会越发达,这种所谓的“丧”就会越流行。如果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没有“丧”文化,那就离战争不远了。

最后这句话仅供参考,为什么丧文化可以在高度发达的社会里避免战争。




越来越年轻,思考和想的东西都不一样了,想要的也不一样了,有些可能喜欢去享受生活,所以就看起来比较丧了




丧,丧失,亦指丧失积极追求,努力向上的态度。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女,从小衣食无忧,没有吃过苦,对生活百般挑剔,而自己又不能做到,久而久之,对生活丧失信心,麻木,亦表现出与世无争的态度……




因为内心的精神家园没有建立起来!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