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9 11:33:36 条浏览
多写、多读,念书遨游天下,不想成功都不行,千万别入酒烟俗事之中。保持一种清醒状态!
古人用笔千古不易,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毛笔每天都不想丢弃,结体因时而移,技法如果你真正掌握了,也就没有那么神秘了。
浓浓书卷气。溶个人思想修养情愫于翰墨之间。
首要是悟性高,才能心神会通。找准最适合自己的书法体临帖。先打好基本功,再创作。形神构思后再提笔书写。
自己感悟,问谁不如问自己,谢谢
绕不开基本功临帖,只有临帖才能掌握技法,前人总结的精华都在字帖里,基本功练就了,再来结合生活悟道自然,形成自已创作风格!
先把技法烂熟于心,再追求大拙自然美
突出书写性,丢弃某些书法教材上双钩的“笔法路线图”,不要去描字画字,通过临习经典法帖,在自然书写状态下,使临帖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则即使在创作的时候,书法的自然美也就自然产生了。
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很有意义。
首先,技法很重要,发展几千年的书法艺术,历朝历代众多书家长期的总结与探索出的优秀技法值得继承,这样才有意义与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2、技法是为表达服务的,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法并非一成不变。正如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章草、正书的演变一样,技法也是随之而变化的。即使到了现代,由于时代的不同,比如用毛笔书写的时代早已过去,书法的用途与表现形式一定会有不同,那么技法也会随之而变。如同当代一些非认为"丑书"的作者,沃兴华、曾翔,伍灯法师、何国门等等,都是当代书法艺术值得尊重的探索者。
3、技法说到底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就如我们临帖只是学习技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一样,既使你写得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一模一样,又有何意义呢?那只是复制,而非艺术。
4、追求自然,其实是追求自我。通俗说就是写出你自己。每个人有不同的特质与审美取向,不同的内容也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王羲之写黄庭经和写兰亭序就截然不同,弘一法师书写弘扬佛法的作品就是那么清静无染。当代的何国门创新出自己独特的"何楷",伍灯法师自心写出的禅墨。到了这个阶段已不是技法能完成的,是学养、人品与心中的意象。
我自幼喜爱书法,|0多岁时是注重规矩练字。几十年来时至目前,追求的是味道,境界。我常和朋友说无事写字耍。真的是耍,好耍的一种心态。我和老婆说退休了,时不时地在小区写春联无偿送给喜欢春联的邻居好友。不亦乐乎。
先了解基本的起笔,运笔,收笔,感受毛笔与纸的摩擦,加入自己的感情表达
书法上的“自然美”并不是指大自然的美,而是指在一篇书法作品中,章法布局的美,行气的自然贯通,每个字的结构,字与字之间的连接的合理,每个笔画的形态的美,这一切显示出的和谐,就是书法作品的自然美!
犹如一个形象很好的人,嘴巴鼻子眼睛耳朵都要长得美,还要都在地方,还要大小合适,组合得美,这样,这个人才看起来让人感觉有一种自然的美!
想要做到书法的自然美,是需要多年的刻苦研习,深厚的学养修为才能做到的,这个真心不容易。
当书写时人已入静,处于手中有笔胸中无笔的状态,便进入自然美的书写。
基本功是必须得必,绝不可忽视。
自然美是在熟练掌握技法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情感,柔融合自己的性格,使书法有了不同的自然韵味。
有故事记载说一个禅师修行经历的三个过程: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正能说明这个问题,起初通过技法的学习,形成对书法外在形式的逐步深入认知。中期开始融入自我感知,形成自然与技法的初步结合,由于契合度的不完美,导致此一时期作品摇摆不定,较难成型。后期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技法与自然成熟结合,并自然表露出来,也就是说技法与自然美是一对阴阳关系,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缺一不可。
更应该注重个人修养
做到书法的技法美和自然美,就必须深入书法传统,至少完全深入一家书法之艺术核心,完成书法技法的系统的扎实的全面的锻炼与学习,然后才有希望去实现书法的自然之境地。就像走路,走的技法技巧和重心都没有掌握,何谈跑步呢?要想进入书法的自然之境,就是说必须先要进入书法技法的“自由”之境界,也即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一个书家一旦达到这种境界,不管写什么内容,不管写多、写少、写大、写小,不论对所书内容是生还是熟,都能做到翰不虚动,下必有由,纵横挥洒,任意所如。看上去毫不费力,毫不经意,是那么从容自如,那么得心应手。实际上能够达这种翰逸神飞,心手双畅境界的背后往往却包含着作者数十年的甚至一生刻苦临摹实践与探索。王荆公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达到自然的境界,殊非易事。
这个问题涉及到书法创作中的两个部分,一个是技术支持,一个创作灵感。任何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都体现了技术和灵感的完美结合。
首先,没有技术的支撑,无法完美表现灵感。那种“眼前有景道不得”的遗憾我想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会有过。而书法,如果没有熟练的技法,就无法驾驭笔墨,不能有效表达创作者的审美主张。
而缺乏灵感,会使作品主题模糊,让人无法在作品中体会和感受创作者的立意和主题。技法再精熟,也会让作品显得空乏,不过是炫技而已。这也是一些书法爱好者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觉得自己技法已经比较成熟了,却创作不出一幅好的作品。更有甚者,出现了“功愈深,格愈卑”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匠人和艺术家的区别。匠人,可以熟练地制作,却未必能精彩地创作。
至于自然美,是书法审美中的一种主张。同时书法创作中还有其他的审美追求,比如勤礼碑的庙堂气息,苕溪诗的挥洒自如,王铎的中堂大轴,还有怀素的纵横开阖,无往不收……
就我个人的练习心得来说:用技法支撑灵感,用功夫表现创意,用文化熏陶气质。让自己的作品既经得起技法的推敲,又能表现自己的思想主题。
自然美,易谈不易达到。关键是如何体悟“自然”?
没有技法的书法和纯粹技法堆积的书法都是耍流氓,以技法为基础而不拘泥于技法来抒发书写者情感的书法才是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