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教师搞集体备课,你觉得有成效吗?

2025-04-11 13:17:39 条浏览

实际操作时间有限,老师一天教学判作业,处理学校的一些事情,哪有时间集体备课,都是抽时间备课,每个人没有统一的时间,如何集体备课。




聊聊天,做做样,大实话。




说没有效果那肯定是假的,集体备课,集的是众人的智慧和教学经验,通过集体备课,可行形成一个共案,同时各位老师又要针对各自班上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习惯等形成自己的个案,那效果肯定会有所提高的。同时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各位老师都会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表述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哪类题目是以往学生的易错题等等都可以讨论,更甚至细到每一个小知识点该采取哪种方式去教学,所以说,集体备课集的是大家的智慧,积极参与,落到实处,必定有明显成效!




集体备课,如果是纯粹走形式将备课人员的课件讲一遍这其实就真的没啥意义。但是如果真的大家都为了整个备课组着想针对课件里的疑问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真的针对给出的意见建议可以修改课件,上课时老师使用集体课件就会方便很多,最后老师因材施教根据自己风格和班情酌情调整,这样大家效率会提高很多。




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议。

集体备课是当前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让教师做到“备”有所教,“教”有所依,互动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深层关系。

教师通过研究课标,钻研教材,制定学习目标,有效地完成备课任务,再由首席教师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改进意见。

集体备课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拓展思路,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可以说,集体备课,使教师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集体备课有效与否要看效果的话必须要有适当的方法去做,而不是讲究形式。首先集体备课,你要找到相应的篇目,选篇目非常的重要。其次集体备课你要分工明确,让大家都有怎样的一个目标去备课。总而言之,集体备课能够做得好,当然是有效的,而且还是值得推崇的。因为集体备课是大家智慧的结晶,能够使老师们把这一篇课文上得更完美!




有,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备课和教学经验互享,整体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主要老师与老师间也在竞争。公立学校看学校里怎么考核,把老师分成三六九等,竞争特别激烈的,集体备课就是形式,纯属扯淡,谁都不会把自己好的经验拿出来分享,都是打哈哈!问题是私立学校也在学公立学校,搞集体备课,一会说要团结,一会竞争,把老师分成三六九等,工资差别特别大,那么老师之间其实就是你好我差、你差我好、你死我活、你活我死的竞争,那么还会真的团结吗?都是表面的现象,而且集体备课更是浪费时间,不可能把好的拿出来分享,最后你好了,我就差了,工资低一大截不说,还可能被辞退!




这个答案是肯定,教师集体备课肯定是有效果的。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不只是课堂45分钟,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总结三个部分。

备课又分备教材和备学生。

为什么讲集体备课有效果呢?

第一,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大家坐在一起分析教材,根据考纲要求,教师需要讲到什么程度,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补充知识。

第二,集体备课可以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青年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控能力不够,需要向老教师学习,通过集体备课就可以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当然集体备课有的也存在过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这种集体备课就效果比较差。




都是些神呐!试问,一个人十七八节课,而且四五门课程,暂且不说那些与教学无关的‘’表哥‘’‘’表妹‘’和政治任务,各类的检查。除了上课改作业,我就不信你把所有的教案都写出来,然后一门一门的集体备课,上课后大家又来总结。你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占了,而且把学生扔在一边不管,每个老师都集体备课,也备不完。那些鸟专家和鸟领导,只会说。鸟专家和鸟领导,来农村考察一下你们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有多自我。




集体备课很有必要!首先,可以节省人力,不用人人都上手做一样的工作,而且很多都是重复性工作;其次,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同一节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设计,集体备课最大化集中大家智慧,使设计最优化!




集体备课初衷是好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共案。可是讳忌的集体备课变成形式主义,共案不是大家共同探讨交流的结果,也不能用来上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样的共案是浪费资源,劳民伤财的。




教师搞集体备课,我觉得成效不是很大。尽管集体备课益处多多,但组织得不好,有时候倒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步入误区:

误区之一:一团和气,隔靴搔痒。

有些老师,典型的老好人,生怕自己的言论观点惹恼别人,得罪别人,凡事和稀泥,以求面子过得去。于是集体备课时大家一团和气,“今天天气哈哈哈”,优点一箩筐,缺点没想好;某某老师的教学设计,高屋建瓴,新颖独到,智慧艺术,使我受益匪浅……这样的集体备课,表面上热热闹闹,客客气气,究其实质实在是隔靴搔痒,走个过场,毫无效果。

误区之二:互相轻视,各走各路。

互相轻视,互不买账,是文化人的老毛病。有的集体备课,看起来大家都很认真,特虚心,但是骨子里就是丢不下文化人的“酸”毛病,别以为你自个了不起,滔滔不绝一大套,但你的方法还是入不了我的慧眼。坐在一起大家谈,各抒己见,虚心学习。散了场这课下去怎么教?还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自己种的一亩三分地,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吆五喝六。

误区之三:煮石头蛋,毫无味道。

笔者2017年在某师范大学培训时,授课教授说自己反对有些学校组织集体备课。他不无形象地说,有些学校所谓的的集体备课是石头蛋互相煮,一点味道都煮不出来。我很是佩服这位教授的洞察力。的确,有的学校的老师在专业素养、学识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是半斤八两,不差上下。这样的话,集体备课自然应了那位教授的话,几个或者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蛋放在一起煮,无论你怎么煮,就是一丁点滋味也没有。

误区之四:统一模式,教条僵化。

笔者见过这样的学校,集体备课一人主备,其他人加以补充,最后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教案。所有参与备课老师都必须按统一教案进行授课。这样的做法使得备课教师不能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再次发挥个人潜能,无法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无法适应学生的具体学情。使得集体备课变成一种僵化教条、毫无生机的统一模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搞集体备课,成效不是很大。




集体备课,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以老带新的一种良策,一直沿用至今。

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对教材非常生疏,而且不知道如果管理班级。那时候,所有的老师都住校,晚饭后在办公室点上煤油灯,整晚的跟着老教师们学习,真是受益匪浅,到今天都历历在目。




要看是集体备课呢还是集体闲聊。

如果真是集体备课,大家认真讨论问题,那当然有效,集中大家的智慧比一个人关起门来冥思苦想肯定要好。集体备课的作用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讨论确定后一星期的教学进度、内容、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这里最重要的是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方法。突破方法包括教的过程步骤,还包括问题设计,板书设计,教具选择利用,练习设计,等等。

二是总结过去一周的教学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成功经验一般还要按学校要求形成书面材料,交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存档,作为学校以后编写教辅资料的重要依据。

三是分派课后(或章节后)练习题、考点配套题、高考模拟题或课文(章节)规范教案的编写任务。这样编写出来的所有资料印制出来后人手一份,但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班情学情进行增删改调,并不是上课时所有人都按此照本宣科。

四是学习先进学校先进教师的教改经验。一般是近段时间出外考察学习的教师介绍别个学校的新的教学方法,或者组织看报刊上、视频上的先进教学案例、经验介绍,看后要求老师结合本校实际讨论如何借鉴运用别人的教改经验,并顺便确定下次教改研讨课的主讲人和指导参谋教师。

如果把集体备课变成一种形式,大家坐在一起仅是由教研组长讲一下后一周的听课安排或通报一下近期学校教学检查的结果,然后由本学科组的行政人员讲几点工作要求,再然后老师自由发言,不咸不淡地说几句,既没有明确的备课目的,也没有具体的备课内容和方法探讨,好像不过都是照教参讲讲而已,没有谁打算去认真研究讨论什么,上起课来老是各打各的锣各吹各的调,那就什么作用都没有,这样的集体备课纯粹是耽误时间,不如趁早取消。




集体备课,是教师同伴互助,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只是不要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使老师们疲于应付,效果甚微,耗时费力。因此,指定一个真抓实干的业务骨干做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灵魂。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