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9 10:40:20 条浏览
亏了这是在太平盛世,要是在乱世这些混账女拳还敢出来高歌犬吠,吃饱不饿闲的无聊,自以为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先,从古至今在一线丧命流血缺胳膊断腿的哪朝哪代不是男儿居多,武则天时代算是女拳的巅峰了吧,照样被姓李的干趴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是好事。矫枉过正,现在是女权激进,处于过正阶段,会回归正常的。后天读一读历史就知道了,在革命成功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激进阶段
一半一半
女权也算是女性觉醒的一部分,只是矫枉过正。
绝对不是好现象,现在的女拳不是女权,不追求男女责任的平等,只要求权利的对等,只会让更多的男生躺平,影像国家人口的基本政策,百害无一利,最终也会走向灭亡
凡事过犹不及,女权本身没错,但过度强调女权主义会对整个社会思潮产生不利的影响。
有本事尽要,没本事给妳也不敢要,我就是有大男人主义,我是家中顶梁柱,妳要的我能给妳,我要的妳想都想不来,妳只不过是拿来主义,而我男人主义是建设主义
任何一种主义,都要符合实际,适度就要支持,过度就要反对。问题是,中国现在有女权主义吗?我没有看到,总感到这是个伪命题,假议题。所谓主义,泛指针对某个事物形成的理论体系和公之于众的主张。那么,在眼下的中国,谁看到这些东西了?因此,我认为中国不存在实质的女权主义,更别说类似于西方的女权运动了。眼下不少人讨厌女权主义,对女权口诛笔伐,这不是因为女权主义己经泛滥成灾,而是借此发泄对女性在家庭生活中过度的强势不满罢了。中国的妇女地位有目共睹,所谓的女权也只局限在家庭领域,就整体而言,她们没有意识或可能大搞女权运动,在社会上鼓噪女权主义和什么田园女权的人是极少数,根本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不信可以去问一下:中国有多少女性高喊过女权主义的口号,又有几个人知道什么叫田园女权?中国的女性普遍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表现强势,这引起不少人的反感和不满,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问题是这怪谁?还不是我们自己?!想当年,不少人都重男轻女,生个男丁放鞭炮,生个女儿想送人,如今报应来了,女孩子成了香饽饽,家家都怕娶媳难!运气好的,娶回家一个小公主,供着,宠着,老少相安无事;运气差的,娶回家一个姑奶奶,嘴叼,心狠,搞的你老少不宁!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如日中天,这不是女权主义,也不是她们靠斗争和喊口号争取来的,而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必然结果。用一句直白的话说,这些都是被宠出来的病!所以,我总认为中国的现状不是女权主义的问题,而是男女比例失调造成的一般性社会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道德教育和社会风气问题。一句话:这些问题都与所谓的女权主义无关。
这个题问的不妥。个人在家主不了事不要提到社会来讨论。现在的家庭妇女,上班,带孩子,作饭,还要扶导孩子作作业,哪来的女权主义。
以七年前的博客作为参考
中国没有真正意义的女权主义者
搜索了一下,女性主义-F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为女权主义。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争取选举权。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子不平等。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性别分析。
我没去过西方国家,但从文学和电影中可以感受到西方文化比东方文化更多体现了一种理性。从争取女权的形式上看,西方女权主义者的逻辑是“我不享受社会和男性的额外照顾,所以我要求与男性同等的权利”,正好符合“权利与责任对等”的理论。女权主义盛行时,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坚决地摒弃“LadyFirst!”,拒绝排队优先、巴士被让座等,并坚决要求在晋升、薪资待遇上乃至政府、议会比例上同男人的平等。
和西方的女权主义者相比,中国女权主义者则明显理性不足,感性有余了。理性不足就会导致言行前后的矛盾,自己否定自己。如被西方同类拒绝的“LadyFirst!”原则成为她们用来指责中国男人不够绅士的论据。上世纪90年代,一位女权主义者在文中指责“早上不排队和女人挤公共汽车”的男人,义正词严。而后她的一个熟人透露了这样一件事:某日她的老公下班被她骂,原因是上班时不愿和妇女争抢没挤上公汽,被扣了奖金。瞧,谈论道德时,她是女权主义者;涉及自身利益时,该骂男人“连女人都抢不过,还能有什么用”了。
最近比较有影响的争议话题是新《婚姻法》。不出所料,网上女人们对之怨声载道。抱怨的最大问题是离婚时婚前财产的归属,按新法的解释婚前房产不按共同财产划分。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以前持“离婚男人就该净身出户”观点的女人们,各种言辞,不再赘述。更有女人为“自我救赎”给同胞出了一个主意:“结婚前要求男人房产证改名,否则不嫁”。这主意好?对某些男人有用,前提是他着急娶这个特定的女人。可我又听说一个坚决支持这一观点的S女伤人犯事了。原来此女家有一弟,因不善言辞多年婚姻未果。后来终于订婚,女方的条件便是婚前改名。再后来,女方为初恋坚决离婚,房子改名了,自然要带走。S女当时怒火攻心,原来她是大龄未婚女,多年的收入都交父母,父母为儿子又将钱都买房了。现在人房两失,虽是二线城市,房子也是几十万,一家工薪族的S女如何不怒?最终持刀伤人,身陷囹圄。瞧,她的女权原则成了双刃剑,此时成全了别的女人,害了自家弟弟这个男人也害了自己这个女人。
同理的案例是最近影视圈潘董两明星夫妇离婚,网上传言潘男与董女争房产,于是被女人骂“他还是个人?”由此推断女性是赞赏净身出户男人的人品滴。可我跟踪调查发现,那些离婚时争到房产的男人再婚远比净出的男人容易。矛盾吗?当然不,这说明女人角色意识转换快。人家离婚时,把自己想象成当事女方,自然要求男人净出;男人再婚时,又把自己想象为当事女方,与离婚时表现的人品无关,没房谁找你?真此一时彼一时也。
我的总结是,中国没有真正意义的女权主义者,因为她们的权利意识中普遍缺乏理性。当然,中国式女权主义者的感性也不全是缺点,也有其可爱的一面。如果一个西方女权主义者站在我们面前,尽管够理性,我们也很难喜欢她的生硬。中国式女权主义者的发声实际是向男人们撒娇邀宠:作为中国传统的继承者,你有责任保护我,让我依赖,所谓“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但同时,为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你要给予我充分的尊重。这里,我的权利和责任无关。
后记:以上是我于七年前在新浪博客上发表的博文。经过七年时间,我对中国女权主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女性争取权利是时代必然的产物。首先,科技的发展导致体力在挣钱中的权重明显下降,导致女性也走出家门接受教育、并可以通过工作挣钱和升职,就是不必再过度依赖男人提供物质生活保障了。其次,避孕措施的产生,使女性有了生与不生的选择权。如果社会仍然延续传统,认为“传宗接代是男人的使命”,女人嫁人意味着“帮助男人完成使命”,女人必然对男人提出更高要价。具体表现,就是从恋爱到结婚,女人会无休止的向男人索取物质和精神关怀。
另一个问题是,旧的传统已经打破,却没有达成社会共识的新的价值观出现。结果是两性都希望在新、旧观念中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款作为普世价值。对女性来说,就是既保留“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福利,又把“三从四德”、“贞操观”等传统妇德当做封建糟粕予以抛弃。男人则正相反,希望女人在保留“传统美德”的同时,减少对自己的依赖。应该说,这种两性博弈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男女应该都坐下来进行冷静坦诚的沟通,达成新的协议,而非互相攻击。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咨询心理与情感问题,欢迎私信。
女权主义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追朔起来应该是起源于法国。
就历史原因来看,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一次比较彻底的反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在否定封建主义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同时,试图建立新的、符合资本主义的道德观、价值观。因此,天赋人权思想,个性自由思想,等等,成为新道德观、价值观的基础;而妇女的解放、男女平等,则成为确立新的道德观、价值观的的重要内容。
资本主义倡导所谓男女“平等”,更多的是从资本的需要出发的。倡导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动的结果,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女工和童工,特别是在纺织业中最为突出;这并不是资本家偏爱妇女和儿童,而是雇佣妇女儿童的工资比雇佣成年男工低得多,但劳动强度并不比成年男工低。降低成本,提高剥削率,才是资本家偏爱女工和童工的真正原因。
此外,工业大机器时代生产力发展迅猛,这也大大地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让妇女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妇女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提升,与妇女相关的经济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以及妇女在家庭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等等,都会集中为两性的社会分工与家庭分工问题,最终集中为所谓女权问题。
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妇女的“资本主义解放”带给妇女的首先是妇女成为了资本压榨的对象,这种“解放”是把妇女由封建的家庭压迫转化为了对妇女进行资本的社会奴役、压榨和残酷的剥削。因此,二十世纪西方严肃的女权运动,都带有反抗资本奴役、反抗异化劳动对女性身心严重摧残的浓厚色彩,也因此得到了多数男性的同情、理解和支持。
资本的积累来自于对劳动者的剥削压榨,这反映在生产领域中;此外,资本的积累还来自于通过消费进行货币化财富增长。这就是导致了资本以双重的力量,对女性进行全方位的重新构建。在生产领域中,女性的地位、经济收入都会远远低于男性,生产领域的弱势群体只能通过消费领域来提高自身价值;这就决定了,资本最终会选择女性成为消费主体,男性成为投资主体,通过男性对女性的投资以满足女性多方面的消费欲望。
女权主义的衰落,就是从消费领域开始的。在消费领域中,男女在经济上逐渐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男性的存在价值,事实上降格为了怎样去满足女人的消费欲望,怎样拼命的挣钱去讨好女人,怎样全方位的拥有房子、车子、高额收入给女人所谓的“安全感”。
所以,女性逐渐成了消费领域的“强者”,男性成了消费领域的“弱者”。这突出地反映出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现代两性之间的矛盾,本质上就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男人在生产领域的收入越来越无法满足女人在消费领域的需求。受欲望支配的消费,很难界定其合理的上限,只有欲望是否能够得到满足才是标准。
从消费的角度来说,女人认为自己对男人的物质要求都是“合理”的,也是“基本”的;从生产的角度来说,男人认为女人的要求是贪婪的、永无止境的,是对男人赤裸裸的经济掠夺。
现代婚姻的不稳定性、高离婚率,都与此有密切关系。婚姻的基础,似乎由两性的生活共同体变成了利益共同体,家庭越来越像一个商号,离婚就是商号破产而已。
当女权主义与消费主义结合在一起后,就是女权主义自我消灭的开始。女权主义的消费主义本质,就是使女性自觉地变成商品,通过婚恋把自己推向市场,把浪漫主义变成所谓生活仪式感,以无休止地向男人索要钱财的方式体现自己的存在感。
女性应该认识到,通过消费来提高自身价值最终只能走向反面,因为消费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只是把人的价值毁灭在物化的消费价值之中。如果婚姻只是男人对女人的消费,那么男人有婚外的小三、小四,无非就是扩大自己的消费范围而已,女人在失去消费价值后有什么理由指责男人对自己不忠呢?背叛是对感情而言的,从来不包括对消费品也要忠诚。
女人也一样,既然自己是估价成婚的,当所谓的老公不能继续满足她的消费欲望后,又感觉到老公升职加薪无望,潜力股变成垃圾股了,自己在婚姻中的收益不断下降并开始赔本了,那她就会果断离婚。再婚,无非就是把自己再卖一次而已。
现在的男人所反感的,其实就是这种以消费主义为基础的所谓“女权”。或许是为了求得基本的公平,越来越多的男人开始选择不婚不恋,并不是这些男人真的准备出家去当和尚,而是对自己经济利益的一种无奈的保护。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真女权争取的是男女在生产领域的平等,是男女同工同酬;伪女权索取的是消费领域中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不惜拿婚姻做自己人生的最大赌注,比拼的是哪个女人抓住了男人的心,然后抓住了男人的全部财产,把男人的消费压低到比她养的猫还低。靠消费是无法真正提高自身价值的,最终自己把自己降格为消费品,被社会逐步边缘化;或许,日本、韩国,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