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16:52:35 条浏览
首先要看在什么地方,例如、在我们这平原地区,养殖业,牛、羊最好,靠淮河,林地多,草方便,它又不吃粮食。今年孙涛养殖六百只三羊,八百元一只,可以赢利五十万,除了成本,开资也可赢利四十万,是我们这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很多人致富。
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城乡综合症。它既是对农村贫穷落后,农民贫困失业、文化素质低下,农业落后和农(牧)业生态环境恶化等的一个总概括,也是对工农发展失调、城乡发展失衡和现代化畸形化的一种折射。
三农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类社会问题,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明确了“三农”问题的研究背景与重要性,对国内四种关于“三农”概念的界定做出简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研究“三农”问题的特点,探讨“三农”问题形成原因,简要分析“三农”问题的现状,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途径,并提出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和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三农”问题。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农”,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世纪难题,而农民问题又是其核心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昌平)”,是我国三农的真实写照。三农问题不解决,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就难以达到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和谐社会也必将无法建成。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稳定与进步,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都离不开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背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三农问题便作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国人面前,无论是农民的就业、收入增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抑或是农业的土地流转、结构调整、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还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推进、税费改革等等问题,都己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的逐渐减缓,劳动力的转移矛盾加剧,农村社会发展滞后,造成城乡间一系列的经济政治问题,使三农问题变得更为复杂。【1】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焦点,如果将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计算在内,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距大约在6:1左右。【2】
其次,以农养工、以农补工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长期以来,国家为确保工业化,从农业吸取最大数量的低价农产品和农业剩余,确立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此派生的住房、粮食供给、医疗、教育、就业等制度。目前农产品“剪刀差”作用虽然逐渐弱化,但“土地剪刀差”、“金融剪刀差”、“劳动剪刀差”却相继出现,造成农村、农民、农业继续为城市、市民、工业的发展和福利输血。
另外,农村发展始终落后于城市。作为我国人口数量最大的社会阶层,农民,在社会发展中并没有享有与其他阶层平等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权益,而农村也并未与城市同步发展,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远远落后于城市。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所享有的发展机会和政府福利,处于严重的边缘化状态。
这些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使得现阶段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对立与疏远越来越明显,维系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经济基础己根本动摇,维护城乡差别的社会环境已根本改变。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和稳固、有保障的支持系统。因此研究“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概念的界定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三农”问题的界定分为四种。
1、“一农”说。有的学者认为,“三农”的说法本身值得商榷,把农民、农业、农村放在一个层面上,意味着农民客体化。“三农”问题实际是“一农”问题,农村和农业两个问题是假问题,或者说这两个问题是农民自己的问题。因此,中国的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的系统分析真问题或根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3】。
2、“三农”说。多数观点认为,“三农”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考虑。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户籍制度改革,农民问题主要包括“提高素质”和“减轻负担”两个方面。
3、“四农”说。学者认为,在“三农”问题上应该再加进一个农民工问题。胡鞍钢说:“过去十年,中国‘四农’问题日渐突出:1994年全国大约4000万农民外出打工,今天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3亿,从而使‘三农’问题演化为四农问题。它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但相对于中国8亿农村人口、5亿农村劳动力来说,这一迁移过程仅仅是个开始,还将延续到2030年甚至更长时间。【4】
4、“多农”说。有些学者认为,“三农”问题不应被孤立地看待,应该“跳出三农看三农”,把农民与市民、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放在同一层面上来研究。这就意味着,当前的城市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都是“三农”问题研究中的应有之义【5】。
三农问题的成因
我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我国实施的二元发展战略是三农问题的政治根源;二元社会结构是三农问题的社会根源;二元财税体制是三农问题的经济根源;农村中的一系列制度缺陷是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城乡政策上的差异是三农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县乡结构膨胀进一步加重了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总根源则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
叶祥松认为【6】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用剥夺农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的道路是造成农民贫困、农村落后、农业衰退的政治根源。
我国社会的二元结构,将城乡分为两个封闭的社会系统,实行城乡分割、城乡分治,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导向下,导致了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它避免了城市病,却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农村病,即所谓的三农问题。
何为‘三农’。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指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要学好首先要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规律以及发展前景。说到方法,除了理论知识外,主要是实践,要亲身体验,脚踏实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2004年政策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3月10日上午,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柯坪村900余名村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提出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目标和路径。”自治区民政厅驻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柯坪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蒙吉琦说。
全国人大代表、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热依扎·巴合道列提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一重要论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好‘产业兴旺’,产业不兴旺,农民兜里没有钱,就没办法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热依扎·巴合道列提说。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平新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因村施策,提倡邻居帮扶,一家有难,全村支援。让各族群众在相互帮助中增进团结、增加情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这几天,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党支部书记艾合麦提江·阿西木一直在关注全国两会。
“要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我们村这几年变化特别大,村里有了民族手工艺一条街、村里安装了路灯,有了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村民大舞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些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今后,我将继续带领全村百姓努力干,早日让老乡们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日子。”艾合麦提江说。
库木西力克村属于贫困村,为让村民脱贫致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以及村“两委”正在狠抓全村的林果产业和庭院经济产业。新疆农业科学院驻喀什地区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徐麟说,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重要的课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应当将如何推动产业振兴、将产业发展与当前的脱贫攻坚紧密地联系起来。
“尽管现在我们种植的核桃、西梅、葡萄有一个较长的等待期,一旦进入挂果期,农民就会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这期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坚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库木西力克村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谢邀,中国本来也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民农村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三农问题不得到改善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安定。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三农问题可以深入农村,了解农村,了解农业,多问为什么,多看书,多学技术
主要是让好的农产品有好的收入,这是三农最主要问题!
只有将“三农”问题放在心上,拿在手上,群策群力,才能解决好目前“三农”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所谓皮之不存,毛将蔫乎,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才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大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大发展,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生活,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小康社会。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虽然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免除农业税,实行农村低保政策、养老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等等,让最广大的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得以休生养息,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但就整体情况而言,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太多,基础薄弱,条件太差,再加上受到各种政策制度的制约,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还十分困难。因此,国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扶持,让老百姓看到了党中央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希望。
网友已是三农领域者了,还邀请老农民来回答吗?如果想学习或者撑握三农要领知识,欢迎来到农村体验体验农村农民生活状况如何?
谢谢邀请!
欢迎光临。
郁闷
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城乡综合症。它既是对农村贫穷落后,农民贫困失业、文化素质低下,农业落后和农(牧)业生态环境恶化等的一个总概括,也是对工农发展失调、城乡发展失衡和现代化畸形化的一种折射。
三农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类社会问题,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明确了“三农”问题的研究背景与重要性,对国内四种关于“三农”概念的界定做出简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研究“三农”问题的特点,探讨“三农”问题形成原因,简要分析“三农”问题的现状,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途径,并提出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和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三农”问题。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农”,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世纪难题,而农民问题又是其核心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昌平)”,是我国三农的真实写照。三农问题不解决,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就难以达到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和谐社会也必将无法建成。因此,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稳定与进步,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都离不开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背景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三农问题便作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国人面前,无论是农民的就业、收入增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问题,抑或是农业的土地流转、结构调整、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还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推进、税费改革等等问题,都己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的逐渐减缓,劳动力的转移矛盾加剧,农村社会发展滞后,造成城乡间一系列的经济政治问题,使三农问题变得更为复杂。【1】
首先,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焦点,如果将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计算在内,城乡居民真实的收入差距大约在6:1左右。【2】
其次,以农养工、以农补工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长期以来,国家为确保工业化,从农业吸取最大数量的低价农产品和农业剩余,确立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此派生的住房、粮食供给、医疗、教育、就业等制度。目前农产品“剪刀差”作用虽然逐渐弱化,但“土地剪刀差”、“金融剪刀差”、“劳动剪刀差”却相继出现,造成农村、农民、农业继续为城市、市民、工业的发展和福利输血。
另外,农村发展始终落后于城市。作为我国人口数量最大的社会阶层,农民,在社会发展中并没有享有与其他阶层平等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权益,而农村也并未与城市同步发展,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远远落后于城市。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所享有的发展机会和政府福利,处于严重的边缘化状态。
这些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使得现阶段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对立与疏远越来越明显,维系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经济基础己根本动摇,维护城乡差别的社会环境已根本改变。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和稳固、有保障的支持系统。因此研究“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概念的界定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三农”问题的界定分为四种。
1、“一农”说。有的学者认为,“三农”的说法本身值得商榷,把农民、农业、农村放在一个层面上,意味着农民客体化。“三农”问题实际是“一农”问题,农村和农业两个问题是假问题,或者说这两个问题是农民自己的问题。因此,中国的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的系统分析真问题或根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3】。
2、“三农”说。多数观点认为,“三农”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考虑。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户籍制度改革,农民问题主要包括“提高素质”和“减轻负担”两个方面。
3、“四农”说。学者认为,在“三农”问题上应该再加进一个农民工问题。胡鞍钢说:“过去十年,中国‘四农’问题日渐突出:1994年全国大约4000万农民外出打工,今天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3亿,从而使‘三农’问题演化为四农问题。它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但相对于中国8亿农村人口、5亿农村劳动力来说,这一迁移过程仅仅是个开始,还将延续到2030年甚至更长时间。【4】
4、“多农”说。有些学者认为,“三农”问题不应被孤立地看待,应该“跳出三农看三农”,把农民与市民、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放在同一层面上来研究。这就意味着,当前的城市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都是“三农”问题研究中的应有之义【5】。
三农问题的成因
我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我国实施的二元发展战略是三农问题的政治根源;二元社会结构是三农问题的社会根源;二元财税体制是三农问题的经济根源;农村中的一系列制度缺陷是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城乡政策上的差异是三农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县乡结构膨胀进一步加重了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总根源则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
叶祥松认为【6】我国在建国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用剥夺农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的道路是造成农民贫困、农村落后、农业衰退的政治根源。
我国社会的二元结构,将城乡分为两个封闭的社会系统,实行城乡分割、城乡分治,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导向下,导致了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它避免了城市病,却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农村病,即所谓的三农问题。
每年寒假开学,在火车站都会经历这样一幕:在火车站成群结队的农民工背着大包小包
的铺盖,拥挤在候车厅等待外出的列车——青壮年男子、妇女、儿童吵吵嚷嚷。由此景,我想到了在各种媒体频频出现的带有很浓的政治词汇“三农问题”。确实国家着
手解决三农问题也有好几个年头了,成效肯定是突出的,但肯定的来说存在的问题也还是比
比皆是的。现在农民的地位真的提高了没?农民的权益得到落实没?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
对这些问题我还是比较关注的。现在回家还会听到爸妈谈话间,会提到政府现在和以前对农
民的政策不同的地方。让我感慨最深的一句话是爸爸说的“在我看来xx这一届是最牛的,别
的不说,就说这农业税吧,这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农民给政府缴税交公粮,现在倒换成政府
给咱反钱了”。是啊,这确实可以算是划时代的创举了,起码在我的农民父母眼里这不亚于任
何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在惠农方面这些确实做得不错,但是仍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学生,当然
我关注更多的是教育这方面。初入大学时,最让我感到不公平的是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升学压
力的不同,虽然学生都很辛苦,但是相比之下,我们农村孩子是得到的教育设施是最差的。
可是考学要求的分数却不是最高也是比较高的。这就反映了一些政策的问题,一些城市机构
还存在地方保护政策。就农民工的问题也是——好多城市人歧视农民工。确实大部分农民工
从事的是体力的脏累劳动,可是我记得在毛概课上政治老师的一句话“城市人是最没有资格
歧视农民工的,想这些城市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那些不都是前辈再前辈的农民给造出
来的?正如那句小品词说的,没有农民你吃啥喝啥”。日前,全国两会圆满结束。当前,我们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大政方针和两会的精神开展工作。我想对于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来
说,要把两会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情怀必不
可少。这些不是唱高调,要确确实实深入到人民中,真真正正的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这
样才能安民心,才能快发展。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把保障和改善
民生作为天职,而不是秀工程秀项目,这样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向党组织保证我不会做那种只说不做,只会唱高调的“秀”才,我会努力,我会奋进。
我会严格要求自己。我希望党组织能够严格的考验我,让我不断的成熟,让我有更大的进步。
篇二: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农村实际相
结合,用新理念、新举措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下面xx整理了三变深化
农村心得体会的范文,欢迎参考。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一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透过现象找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从滞后思
维向超前思维、从线性思维向复合思维的转变过程。“三变”改革以其系统性、全面性、科学
性,给农村改革带来深刻的哲学启示。第一,要用战略思维抓农村改革。“三变”改革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把解
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把顶层设计与基
层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全局与局部的统一、目标与路径的统一。“三变”
改革启示我们,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树立“大势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正确认识
和顺应国家和世界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势,提高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做
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应势而动,确保农村各项改革谋在关键处,干在点子上;必须树立“大
局观”,把农村改革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融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使农村改革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提高农村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树立“长远观”。
用长远眼光谋划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对重点难点问题做好统筹谋划,有计划、有步骤、有
策略地有序推进。
第三,要用创新思维抓农村改革。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只有立足时代
特征和实践需求,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才能推进时代与实践的新发展。“三变”改革,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与当地发展的“现实逻辑”结合起来。
在遵循矛盾运动规律和总结基层实践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
克思主义时代化、本土化的具体实践。“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地把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用新理念、新举措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具体讲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是从过去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推动工作,转变为更加重视发
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农业发展;二是从过去习惯于争取政策强农惠农,转变为更
加重视运用法治兴农护农;三是从过去习惯于依靠财政直接支农,转变为更加重视运用财政资
金撬动金融资源支农;四是从过去习惯于着眼国内市场调控产销,转变为更加重视统筹利用国
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第四,要用法治思维抓农村改革。“三变”改革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维护农民
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公平公正为基本要求,确保改革正确推进、准确推进、有序推进、协调推进。“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把法治作为重要保障,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一是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有序推进
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二是围
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积极稳妥推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通畅
的农村产权制度,确保在法治框架内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围绕健全现代农村金融体
系,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壮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模,推动农业保险事业
发展,在法治引领下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四是围绕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依法化解社会矛
盾,依法维护群众权益,依法加强社会治理,高度关注和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面临的
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第五,要用底线思维抓农村改革。底线思维体现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界值思维,一旦量
变突破这个临界值,就会突破底线,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三变”改革启示我
们,农村改革涉及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
性错误。一要守住农民脱贫的底线,必须把脱贫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围绕科学治贫、精准扶
贫、有效脱贫谋划和推进改革,让贫困群众在农村改革中甩掉贫困帽子、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二要守住农民利益的底线,资产入股、产业培育、经营主体选择、股权收益分配等等,都要
守住保护农民利益的底线,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更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建立完善保护农民利益的体制机制,确保农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农民利益不受损,不能把
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三要守住改革方向的底线,必须坚持土地公有的
性质不动摇、土地家庭承包的体制不动摇、稳定土地长期承包关系不动摇,把握好改革的方
向线、程度线、速度线,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
有效形式,总结出可复制、能推广、利建制的改革经验,确保农村改革的正确方向。第六,要用民生思维抓农村改革。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建立起
来的政党,其本质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工具。“三变”改革的核心是突出人民
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
与者,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牢固树立一切
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切实做到“五个务必”:一是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业是安天下、稳民
心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休戚相关,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
的重中之重,必须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
着力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真正为广大农民谋发展、谋幸福。二是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的真正含义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
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的
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抓改革、惠民生。三是务必统筹城乡兴“三
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基础
观点。在农村改革中,必须坚持用全面的、系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正
确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实现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进步。四是务必改革开
放促“三农”。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同样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同样需要从外部借力。深化农
村改革,不仅需要致力于推进城乡配套的各项改革,革除一切影响“三农”发展的体制弊端。
建立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还要以开放促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
的战略,不断拓展“三农”发展新空间
1.国家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体系机构建设,切实提高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更大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优化,就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支持主产区、生产大县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改革,就是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总结、推广基层经验,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2.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
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151亿元,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农资综合补贴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012年农资综合补贴共安排1078亿元。为支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补贴资金835亿元,要求力争在春耕前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兑付到农民手中。3月份,中央财政下拨第二批农资综合补贴243亿元。
4.良种补贴政策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220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马铃薯、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试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每亩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微型薯每粒补贴0.1元,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稳定实施良种补贴政策。
5.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为进一步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预计200亿元,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6个小类180个品目,在此基础上各地可再自行增加30个品目。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统一补贴标准。补贴按不超过各省近三年的市场平均价格的30%测算,重点血防疫区补贴比例可提高到50%。单机补贴上限5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甘蔗收获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30万元。为支持2012年春耕备耕,中央财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0亿指标已于2011年9月提前通知到了各地。
6.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决定从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2年生产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102元、102元、102元,比2011年提高7元、9元和9元,提价幅度分别为7.4%、9.7%和9.7%;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120元、125元、140元,比2011年提高18元、18元、12元,提价幅度分别为17.6%、16.8%和9.4%。
7.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2011年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规模236亿元,奖励县数达到1000多个,其中安排用于奖励受国务院表彰的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的粮食主产省和粮食大县36亿元。为鼓励地方多产粮、多调粮,中央财政依据粮食商品量、产量、播种面积各占50%、25%、25%的权重,结合地区财力因素,将奖励资金直接“测算到县、拨付到县”。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增加奖励资金规模,安排资金277.65亿元。
8.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2.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1年奖励县数500个,平均每个大县奖励500万元。2012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主要用于生猪养殖场(户)的猪舍改造、良种引进、防疫管理、粪污处理和贷款贴息等;扶持生猪产业化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引导产销衔接,提高生猪的产量和质量。
9.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为推动家畜品种改良,提高家畜生产水平,带动养殖户增收,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11年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1.9亿元,主要用于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8个牧区省区的牛羊补贴。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2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10.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渔业油价补助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的支渔惠渔政策,也是目前国家对渔业最大的一项扶持政策。根据《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渔业油价补助对象包括:符合条件且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2011年补贴规模达到171.65亿元,2012年将继续实施这项补贴政策。
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政策
近两年,中央财政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有针对性地应急启动实施了大棚育秧、地膜覆盖等补助政策。2012年国家对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使骨干性防灾减灾技术服务从应急启动转为常态化,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通过对农民进行物化技术补助方式,重点扶持推广水稻大棚育秧、玉米地膜旱作节水、小麦“一喷三防”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关键性技术。
12.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当前,我国动物防疫补贴政策主要包括: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强制免疫疫苗由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进行政府招标采购。兽医部门逐级免费发放给养殖场(户);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畜禽疫病扑杀补贴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对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贴,补贴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补助经费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劳务补助,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投入7.8亿元补助经费。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1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政策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在点上寻求突破,进而辐射带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性举措。当前,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加大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农业财政项目资金优先安排示范区,各示范区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积极引导示范区健全农业融资服务体系,加大开发性金融、商业金融对示范区的支持力度。支持示范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推进水、田、路、电等配套,使示范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达到旱涝保收标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效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着力培育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14.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政策
高产创建是集成推广各项先进实用技术,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的重要举措。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在全国建设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5000个;安排5亿元,在全国选择了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500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2012年国家将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继续巩固5000个万亩示范片、50个县(市)和500个整乡(镇)整建制试点,选择5个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科技水平高的产粮大市,鼓励支持其率先开展整市(地)整建制试点。
15.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2012年,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选择100个县(场)、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县、整乡、整村推进,力争实现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3亿亩、免费为1.8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的目标。
16.支持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政策
当前,支持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政策主要包括: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支持合作社建设冷藏保鲜设施、配置冷藏运输工具、检验检测设备等,超市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支持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学校、酒店、大企业等最终用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供直销,鼓励同类农产品合作社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联合与合作;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流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蔬菜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扶持项目、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降低“农超对接”门槛,严禁超市向合作社收取进场费、赞助费、摊位费、条码费等不合理费用,严禁任意拖欠货款,鼓励超市和合作社建立长期对接关系。
17.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为推进全国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降低流通费用,从2010年12月1日起,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含收费的独立桥梁、隧道)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范围,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的公路收费站点,要开辟“绿色通道”专用道口,设置“绿色通道”专用标识标志,引导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快速通过。鲜活农产品品种范围,新鲜蔬菜包括11类66个品种、新鲜水果包括7类42个品种、鲜活水产品包括8个品种、活的畜禽包括3类11个品种、新鲜的肉蛋奶包括7个品种,以及马铃薯、甘薯(红薯、白薯、山药、芋头)、鲜玉米、鲜花生。“整车合法装载”认定标准,对《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范围内的不同鲜活农产品混装的车辆,认定为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对目录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与目录范围外的其他农产品混装,且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比照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执行,对超限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合法装载车辆执行。
18.蔬菜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
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自2012年1月1日起,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蔬菜是指可作副食的草本、木本植物,经挑选、清洗、切分、晾晒、包装、脱水、冷藏、冷冻等工序加工的蔬菜,属于蔬菜范围。各种蔬菜罐头,指蔬菜经处理、装罐、密封、杀菌或无菌包装而制成的食品,不属于所述蔬菜的范围。
19.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为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36亿元,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禁牧补助,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每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2年,国家将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安排资金150.58亿元,把所有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实施范围。
20.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项目支持重点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2011年增殖放流资金2.21亿元,2012年有望增加资金规模。
21.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2011年,中央投资43亿元补助建设农村沼气,新增沼气用户280万户,补助标准平均提高32.5%,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中央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300元、1600元和2000元,西藏自治区中央补助标准提高到3500元,四川、云南、甘肃、青海4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中央补助标准提高到3000元。2012年,计划新增沼气用户120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00处以上。
2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政策
2011年中央投入10亿元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连同2010年的2亿元投资,共支持改善了8243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2012年国家将继续支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力争实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的目标。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配备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等检验检测设备以及农民培训、农技人员日常办公等设备;改善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日常办公等业务用房条件。根据条件和资金可能,可配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交通工具,建设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
2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政策
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至2011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23.7亿元,支持800个县开展了农技推广工作经费补贴试点。2012年,中央财政将加大投入力度,对基层加强条件建设、开展农技推广等工作给予经费补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覆盖所有农业县。
24.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特岗计划
从2012年起启动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公共服务工作。中央财政对特岗计划将给予一定支持。
25.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根据《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与安排,2012年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业农村人才。通过专项经费支持,重点扶持15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扶持培养30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全年培训3000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选拔扶持7000名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良好发展基础、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生产能手。在农产品主产区选拔扶持3000名农村经纪人,培养造就熟悉农产品流通政策、经营管理素质较高、经纪行为规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
26.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政策
2012年将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面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农村社会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开展培训,政府全额补贴,农民免费参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一周以内,培训对象主要是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从事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从事农业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培训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沼气建设及维护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内容。开展农业创业培训。培训时间累计约两周;培训对象主要是农业领域有创业意愿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两后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培训内容主要是创业技巧和相关农业知识。
2012年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举办31期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经验交流、创业扶持等方式,全年培训31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官。
27.保护农民土地等财产权利政策
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承包期内,除法定事由外,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不得调整承包地,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承包地。土地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2012年拟出台征地制度改革相应的法规,加快开展相关工作。
28.完善农业保险政策
为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作用,2012年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增加保费补贴品种,在现有的水稻、玉米、小麦、油料作物、棉花、马铃薯、青稞、天然橡胶、森林、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牦牛、藏系羊14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的基础上,将糖料作物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对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民给予保费补贴。扩大保费补贴区域,将现有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的补贴区域扩大至全国。明确补贴比例,糖料作物保险,按照现行的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执行;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中央财政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直属垦区等补贴比例为65%;养殖业保险中,东部地区的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40%;育肥猪保险,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1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10%;其他中央财政补贴险种按照现行政策执行。
29.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于2011年在全国全面推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以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安排,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给予奖补,奖补范围主要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财政奖补既可以是资金奖励,也可以是实物补助。
中央财政2011年预算安排奖补资金160亿元,2012年将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助机制等,预算安排奖补资金248亿元。
30.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
目前,国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金融支持政策,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品牌效应高、服务能力强、带动农户多、规范管理好、信用记录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和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财政扶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农机购置补贴财政专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予以安排;涉农项目支持政策,对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涉农项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人才支持政策,从2011年起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每年培养1500名合作社带头人;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合作社;支持农村青年领创办合作社。
31.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
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简称新农保)覆盖面达到了60%以上,试点地区参保人数达3.26亿人。2012年新农保将实行全覆盖。新农保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运作模式实行“三个结合”,即:账户设立上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筹资方式上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待遇支付上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养老金。参保人每年缴费设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档次,由参保人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
目前国务院制定的基础养老金低限标准为每人每月67元,地方政府视财力状况可提高标准。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60元。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地方政府还应代其缴纳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建立终身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试点地区年满60周岁的农民,只要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参保缴费,就可以直接享受最低标准的基础养老金。
32.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该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2008年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2011年,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为200元,参合人口达到8.32亿。2012年国家将继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巩固覆盖率,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扩大覆盖病种范围。新农合筹资标准将从230元提高到300元,国家补助由200元提高到24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农民人均年收入8倍,且不低于6万元。
33.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农村危房改造和农垦危房改造是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组成部分。2011年,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实施范围包括中西部地区全部县(市、区、旗)。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2011年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6000元,在此基础上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000元补助。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完成265万户,比上年增加145万户。2012年,国家将继续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
农垦危房改造始于2008年,之后实施范围逐年扩大,中央资金补助标准是东部垦区每户补助6500元,中部垦区每户补助7500元,西部垦区每户补助9000元。2011年,农垦危房改造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垦区,计划任务、中央投资规模均超过前三年总量。截至2011年底,国家累计安排中央投资69.8亿元,改造危房89.5万户。2012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农垦危房改造项目,计划改造农垦危房36.76万户。
方法很多,可以通过西瓜等媒体平台了解。最好的方法肯定是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即可以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也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如果是想在农村生活和发展,那就多和这些搞种植和养殖的了解一下当地适合发展那些品种。也可以了解一下政府在当地针对三农做了那些工作,说不定也可以找到商机。还有就是通过在农村的亲戚朋友进行了解。农村这几年发展很快,如果你问这个问题是想到农村发展,项目很多,但是必须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何为‘三农’。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指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要学好首先要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规律以及发展前景。说到方法,除了理论知识外,主要是实践,要亲身体验,脚踏实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农,“农村、农民、农业”,1、农村建设,2、农民,強化农民富起来、房改、饮水、厕所,丰富多彩。3、农业优势科技发展产业,①、种植类,稻麦、杂粮、豆类、药材、香姑、木耳、水果类、茶叶、花类、盆景、风景树、绿花类、森林树,等等。②、养殖业,养猪、养鸡、养鸽、养鹅、养蜂、养羊、养牛、养鱼虾类。③、加工业,④、运输业,等等。
谢邀。首先明确,三农不是学习的,而是研究的。如何搞好三农?怎样解决好三农问题才是当今各级政府领导的责任问题,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更是农民所期盼好日子的何时到来?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发展三农,搞好三农,乡村振兴所提出的一系列方针以及实施的一系列惠农政府,也是摆在各级领导为如何搞好乡村振兴所提出的要求。农村要振兴,农村要繁荣,农村要一新,农业要改革,农业要发展,农业要科技,都是为了农民的生活幸福,为了农民的乐活感,为了农民的安全感。三农必须要发展,三农必然也得振兴,因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三农,更不会落下三农,发展好三农,国家才能安康,才能富强。所以,搞好三农,发展好三农,就得扎扎实实地研究好三农,踏踏实实地干好三农,并不是说用什么方法学习三农!
很高兴能参与问答,学习三农有哪些方法?首先我们要先去真正的了解三农问题。三农主要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这关系到农业发展,农业增收和农村稳定,这是我们研究三农问题的关键。那么接下来我们逐一来说说三农问题。一农业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现在我国基本还是以家庭承包式为主的小农经济。在遇到国外集约型农业挑战以后农民往往会抱怨农产品不值钱。对这种现象国家现在也出台了土地流转政策就是要去改变农业产业化这个问题。我们学习就要从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方面着手去学习。比如说农业大型机械化操作,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的学习等关系到产业化的我们都要去了解和学习。二农村主要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现在城镇一体化步伐加快怎么去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和疏导的问题,是农村稳定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我们学习时就要从怎么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和疏导着手去学习,比如开办人力资源公司做劳动力输出或者办某些技能培训公司等。三农民主要是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主要是文化素质,要学会做到产销一体才是以后新型农民唯一的出路。我们学习就是要从怎么做到产销一体去学习,学习农业知识增强技术管理和学习销售方法解决销路问题。减负是政府给我们农民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赋税,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农业也要多多关注政府部门在农业这块的相应惠农政策。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看法,朋友们转发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