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国内前十城市的排名不断变化,哪些城市潜力更大?

2023-07-25 10:36:04 条浏览

后面三个有点悬,




成都




成都




当然是成都




苏州、长沙不可能下滑的。




十年后,按经济规模排前五大,深圳,北京,重庆,上海,广州




可以定湘潭市




城市排名应以综合实力(政治、经济、人口、地理(面积)、文化、历史、人文、城市建设、人气、宜居、旅游等等)进行排名,仅仅以GDP排名欠科学。




未来就是这几个!




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所谓的潜力大也是分领域的,不能一概而论。

北京的文教服务是全国最好的,但是集成电路、物流等行业无疑是上海更强;深圳的智能制造特别强,但是在服装行业上的确比不上杭州。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个发展侧重点,所以潜力大还是要看是在行业。哪怕是一个不出名的小城市,也有可能在某些行业超过一线大城市,就比如说贵州的怀仁市,在酒行业的潜力是北上广深也无法媲美的。

但是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公共治理水平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武汉这次的应对就说明了一些问题,明明有很强的医疗资源,却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反观深圳和上海的应对,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在这次疫情的表现都不错。

所以,北上广深这四个头部城市依然是难以企及的存在,各方面的潜力都不错。但是其余城市的潜力就要综合各方面来进行比较了,尤其是要关注一下城市的公共治理水平。




在政策长期稳定及补贴红利消失下,房地产市场大增长的时代结束了,2020年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城市间继续分化。分化意味着有一些城市或者区域市场萎缩,但也会有一些城市或者区域市场增长,那么哪些城市市场更有潜力呢?

1一线低位回升,深圳、广州潜力更大

正如我们上一篇报告提到的,市场需求存在“中枢值”,当需求被极大压制后,市场便开始反弹。一线城市是以二手房为主的市场,上海二手房于2017年触底后连续两年回升,而北京、深圳和广州二手房市场还处于低位,明年市场回升机会较大。此外,深圳和广州无论是人口增长力还是经济增长力均强于北京和上海,其市场政策也相对更为灵活,明年深圳和广州市场增长潜力更大。

图: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走势

图:一线城市2018较2016年常住人口增量及2019年前三季度GDP增速

2“省会效应”支撑二线,郑州、成都最突出

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是否有前景,人口增长是关键。2018年较2016年,常住人口增长明显的城市中就有西安、杭州、长沙、成都、郑州、武汉、济南和合肥这些二线省会城市,可见省会城市有着较强的人口增长力。

而且省会城市对省内购房需求也有较强的吸收力,在贝壳成交中,成都、济南、武汉、南京等省会城市的购房者,其户籍地来源于省内非省会的占比呈现增长态势。其中,郑州和成都购房者中,省内非省会城市的购房者占比较高,分别达到69.4%和55%。

2019年,各省会城市继续发布人才政策、放宽落户及加大人才购房补贴等,这将进一步吸引省内以及外省购房者,这将对明年二线城市的住房市场形成支撑。

3三四线“长尾”收缩

作为“长尾”的三四线,其市场繁荣很大程度来自于棚改带来的需求释放,但今年棚改开工量下滑明显,“补贴红利”逐渐消失后三四线市场需求支撑力减弱。2019年部分三四线城市新房销售面积降幅达40%以上,比如衢州、肇庆、新乡等。而且棚改退潮带来的下行压力在明年将更加显著,三四线市场支撑力较弱。

此外,布局三四线的头部房企碧桂园、恒大、绿地、荣盛,其拿地重心也逐渐退出三四线,2019年三四线拿地占比均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而且该四家房企在三四线的住宅项目销售开始降价跑量,可见三四线繁荣难以为继。外加今年三四线住宅用地成交由增转降,供应下降也将影响销售下降,三四线市场将延续下行态势。

图:碧桂园、恒大、绿地、荣盛住宅项目在不同等级城市的销售面积及均价变化

图:三四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同比变化

4粤港澳及长三角片区支撑力更强

通过分析不同城市群的市场表现、人口增长和经济状况,我们发现:调控政策严且同步的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增长力较差及人口吸引力不足下,明年市场增长潜力不足;长江中游城市群虽人口吸引力和经济活力不差,但前期需求有所透支,明年市场难以明显好转。

而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城市群在战略规划优势下,其经济活力和人口吸引力均表现较好,未来市场支撑力较强。近两个月大湾区内城市的政策调整对市场预期带来积极作用,且政策方向是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长期市场有需求支撑,外加放开对港澳人员的购房限制,将扩大其市场需求规模。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代表城市GDP平均增速达7.4%,南京和宁波近两年人口流入量也排在城市前列,该片区内市场需求支撑力较强。

图:各城市群2018较2016年城均常住人口增量及2018年GDP平均增速[1]

[1]粤港澳大湾区代表城市: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江门、中山、惠州、珠海;京津冀城市群代表城市: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衡水;长三角城市群代表城市:上海、南京、苏州、宁波、蚌埠;长江中游城市群代表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宜昌、襄阳、岳阳、常德、孝感、黄冈。

图:2018年较2016年常住人口增量

总的来说,202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仍然承压,但在城市周期轮动及地方政策调整优化下,结构性市场仍有机会。市场逐渐向基本面回归,经济活力较强的一线城市、人口吸引力较强的省会城市及发展规划好的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城市群,明年市场需求支撑力更强。

2019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二大城市榜单

北京

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世界一线城市。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485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2154万,GDP3.03万亿。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综合实力全国第一。

上海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国经济、金融中心,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面积6340.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485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2424万,GDP3.27万亿,中国最大经济体。

深圳

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带,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被誉为“中国硅谷”。面积1996.8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27.96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302.66万人,GDP1.35万亿元,是中国第一个全部城镇化城市。

广州

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广东省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面积743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49.11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490.44万人,GDP2.29万亿元。

杭州

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浙江省省会城市,面积16853.5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59.2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980.6万人,GDP1.35万亿元。被称为插上互联网快速飞起的城市,2019年常住人口有望突破1000万。

重庆

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十大国家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重要城市,面积8.24万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379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3101.79万,GDP2.04万亿元。

成都

十大国家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四川省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面积1433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67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633万人,GDP1.53万亿元。

郑州

十大国家级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河南省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面积74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8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013.6万人,GDP1.02万亿元。

西安

十大国家级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陕西省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面积1075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21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000.37万人,GDP0.84万亿元。

苏州

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是江苏省内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双超省会南京的第一强市。面积8488.4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61.65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072.17万人,GDP1.86万亿元。

武汉

十大国家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湖北省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17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108.1万人,GDP1.48万亿元。

天津

京津冀城市群、首都经济圈重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面积11916.8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007.91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559.60万人,GDP1.88万亿元。

除了以上十二大城市之外,长沙、南京、青岛、济南、哈尔滨、宁波、东莞等城市潜力同样很大,但就目前从历史文化、地理位置、通达城市、政策倾斜还是常住人口、以及GDP总量等综合来看,与以上十二座城市相比仍有些差距。但未来亦有赶超的可能,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谢谢特邀:看看中国最低调城市大连之最:中国第一万吨巨轮在大连诞生。中国最大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在大连建造。中国最大35万吨商品油轮在大连建造。中国最大天然气储存运输巨轮在大连建造。中国2艘航母在大连建造。大连共为祖国建造大型船舶军舰潜艇达800多艘!中国第一列内燃机车在大连制造!中国轴承之都瓦轴!大连金普新区是中国十大国家级新区,是东北最大自贸区,也是我国日资企业最多经济特区。金普新区有6万家企业和5000多家外资企业,是东北最多外资企业基地。这就是中国大连!谢谢!




未来排名有上升可能有昆明、福州、大连、济南、贵阳、南宁,大连曾经的排名较高,下滑太多,会有所反弹,其他几个以前排名不高,作为省会城市,上升势头可期。排名可能下降的有苏州、郑州、长沙,这几个城市被边缘化的可能性较大。




其实谈到潜力的话,根据我国的国情来说,有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那就是政策倾斜。

可以回想一下,深圳,这个目前国内GDP排名第三的城市,在30年间,从一个小小的渔村,逐步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开端,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被作为经济特区来对待所导致的。

这就是潜力,我们再看现在的城市,就看最大的城市红利政策是什么,据我自己看的话,是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这些城市日后成长潜力非常大。

目前我国已经确定的国中城市有九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当然,政策倾斜是个很重要的参考标准,本市的商业环境,政策灵活度,产业结构,上市公司数量,本外币存款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下一个阶段将是服务业崛起的时代。一个城市如果还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势必会跟不上节奏。就像我国东北城市一样,前些年真的是非常辉煌,但是随着这一轮的产能过剩,产业机构急需调整。

相反,倒是民营企业相对活跃的城市,目前看来潜力巨大。郑州,西安,成都这些城市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口流入,产业也跟得上现代化服务业的标准。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北上广深将会持续发挥更大潜力,而优质的新一线城市,将会是潜力最大的城市。有人口红利,有产业,有政策倾斜,有新基建加持,怎么能不快速发展呢?




经济放缓的大趋势下,成都,郑州最有可能崛起,毕竟有战略腹地跟各种资源支撑。沿海经济极有可能被地产拖累,工业贸易也不会景气。




三张图说明问题,其实没啥变化。




我们常说的城市排名通常是指GDP总量排名。从这一点来看,前十变化还是挺大的。

以最近20年来说,掉队最严重的是天津,从第四名一路滑落到第十,看样子今年连第十都保不住。进步最快的是深圳,20年前深圳还没有进前十,如今已经稳坐第三。以重庆近年来的增速来看,即使不能反超广州,稳居前五也是大概率的。

目前从GDP体量来看,上海和北京在四普之后体量骤增,已经稳稳的占据第一梯队。深圳、广州、重庆、苏州则形成了第二梯队。成都、武汉竞争焦灼,杭州、天津、南京紧随其后。哪个梯队想有成员跨越层级都很难。

苏州虽然连续出现GDP增速骤降的局面,但成都想追上苏州也并不容易。因为苏州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这几年的外企撤资,不过从去年开始这个节奏已经放缓,不会构成长期的影响。一旦复苏,经济依然会高速增长。

通过这几年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来看,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四个老牌省会以及重庆都是当仁不让。不过重庆毕竟是省级建制,人口三千多万,面积硕大,确实难以横向比较。因此潜力股大概率会在这四个老牌省会诞生,其中南京体量最小,人口最少,如果开启强省会战略,南京很可能效仿济南吞并临近小城市,比如镇江。一旦成形,南京的体量会瞬间反超成都,直接飙升至苏州的水平。综合实力会让成都武汉难以望其项背,综合实力将仅次于京沪两市。

相比于成都,我认为武汉、南京、杭州的地理优势以及区域经济优势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尤其未来会在都市圈经济进一步兴盛之时所体现。

由此推断,在北上广深地位难以撼动,重庆、苏州体量稳定的情况下,南京、武汉以及杭州会是最具竞争力、潜力也最大的城市。




小招邀请了理财达人来回答这个问题。

随着武汉2019年GDP的出炉,中国2019年GDP十大城市也已落地了。

相较于2018年GDP十强,今年的十强城市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那十座城市,北上广深也依然是4强选手。从名单上看,这10座城市依旧代表着国内经济总量最高的地区。

相较于去年比较大的不同在于,天津直接从第6名滑落至第10名,滑落名次相较过往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10座城市中,哪座城市发展潜力更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GDP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座城市的向上潜力。对比Top10城市的GDP增速情况,可以看出成都的增速最快,达到了7.8%,武汉同样突破7%,达到了7.4%。

不过由于GDP基数的差异,纯粹看GDP增速算不上尽善尽美。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恒大研究院及其首席研究员、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报告》并公布“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100强”排行榜。

这份榜单按照人随产业走、产业决定城市兴衰、规模经济和交通成本等区位因素进行排名,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稳居前四,城市总分均超90分,其后排名依次为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杭州。

虽然名次有所变化,但10座城市还是那十座,换而言之,就目前而言这10座城市就是当前中国最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

以上回答来自理财达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我认为最具潜力的城市无非是以下四座城市。

一,成都

这些年,成都的发展大家都有目共睹,不仅在四川省一家独大在整个中国也是进步快的代表。成都的发展迅速,不仅是经济方面,甚至在人文方面热力方面,旅游方面,影响力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多数人对成都这座城市也越来越熟悉以前可能有人说,重庆才是中国西部城市的代表,而且重庆还是直辖市润地位比成都还要大一些,但是这些年成都迅速发展。成都现在已经成为西部城市的代表了将来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其在四川省的首位度是值得肯定的。

二,杭州

杭州是最有可能变为一线城市的一座省会城市。曾经的杭州也不过是一座小城,然而,前些年浙江提出了提高杭州首位度之后,杭州的发展也是飞速。原本浙江的格局是杭州和宁波不相上下,但是这些年慢慢地变为杭州一家独大,其实也在侧面反映浙江省的战略,兴杭州。杭州的经济也是我们中国经济的代表阿里巴巴集团我们都熟悉。

三,武汉

虽然在2020年新冠疫情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影响很大,但是现在武汉又迅速走出了疫情的阴霾中,武汉又得到了发展不光是一碗热干面。武汉人是热情的。武汉市一座英雄的城市。不管是武昌汉口还是汉阳三个地方联合起来就合并成了一座大城市,武汉的地理位置是中国绝对的中心,所以武汉这座城市将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好的武汉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东方芝加哥再现中华大地。

四,雄安

眼光放远一点雄安必定会成为匹敌深圳和浦东新区的新高地。雄安新区也是国家千年大计。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代表。未来的经济必将得到腾飞。




如果说论潜力的话,那么自然是看一下前十中哪些城市能够发展成为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更有说服力。但对于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以在此说说其他几个城市的亮点所在供大家参考。

先来看一下2018年各大城市GDP排名,排名前十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

北上广深自然不用说,本身就是一线城市,不管在GDP总量、增速还是人均GDP上都有很好的表现。下面看看其他几个城市。

一、成都和重庆(西南双核)

成都:

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成都宜人的气候和慢悠悠的节奏非常适合生活,2018年GDP突破1.5万亿元,占四川全省的38%;人均GDP达到9.5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2万元,绝对购买能力领跑西南。

成都是“陆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中间连接点和枢纽,可以带动东西、连接南北,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都集聚全省50%以上的本科院校,拥有2所985和5所211。

根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的发展目标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重庆:

2018年重庆成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之后,第五个GDP突破2万亿的城市,重庆主城区常住人口为1209万人,GDP为1.1万亿,人均GDP9.1万元,与成都接近。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城市,有着成都无可比拟的水上交通优势。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对重庆的定位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航运中心。2017年底重庆被国务院明确定为全国四个将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二、武汉(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武汉基本处于中国主要经济地带的地理中心,历史上武汉一直是中国中部地区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2018年武汉GDP达到1.5万亿元,占湖北全省GDP的近40%。

武汉地处长江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米”字型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

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武汉将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三、天津(北方第二城)

天津是仅次于北京的北方第二城,中央一度试图以滨海新区带动天津乃至整个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发展,但未达预期。天津地处于京沪铁路、津山铁路两大传统铁路干线的交汇处,还是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津秦客运专线、津保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的交汇处,是北京通往东北和上海方向的重要铁路枢纽。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天津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四、杭州(电子商务中心)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历史上的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成为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杭州的民营经济极其活跃,80年代的宗庆后,90年代的李书福,互联网时代的马云都是中国民营经济在杭州的代表。2018年杭州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8175亿元,占GDP的61%。

目前杭州以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安防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全国领先。2018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356亿元,占GDP的24.8%,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口碑网、菜鸟网络等企业是典型代表。据统计,A+H股上市公司杭州有144个,全国第四,仅低于北京、上海和深圳。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