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9 14:53:46 条浏览
那时候中专是班里的前三名考虑的事情,师范(中师)也得是班上的尖子生,印象中中专和师范毕业都是包分配,这是现在本科学历不能比的,论真材实学,与现在的重点高中差不多吧。
我一直想问问大家,您觉得那时考中师的和考中专的从整体上来说,哪个群体学习更好?
研究生
基本相当现在的一本
硕士生
985
依旧是中专,那时候并不是说知识、本领学识有多高,只是那个年代这个学历的人相对少而已。但是文凭学历既然已经推行那么在既定的知识学识标准下他依旧还是中专师范的对应学历。就好比80年代的电视机在性价比上,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家电…如果说折合成代价的等价物(指的是如果对应成可以接受的金钱代价)那或许还能用“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来衡量。
看你怎么比了,不能只比证书,要比的是经验,那是岁月的积淀,无价可比!
相当于现在的二本。
没什么的,埋没了一代人
相当于现在的211本吧
那个年代的中专师范生,一毕业就安排当时来说是比较好的令人羡慕的工作,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稀缺人才,而现在即便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也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所以说,当时的的中专师范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
相当于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
如今是学历越来越不值钱,含金里越来越小。所以,现在轻而易举的就可拿到大专、本科学历,让那些中师中专学历的人非常尴尬。至于,80年代的中专、中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这一个还真的不好说。
在上世纪的80、90年代,中师生是从初中直接录取的:初中毕业考中师。那时,许多成绩较好的初中生毕业时的第一选择是考个中师或中专。每年一个县的中师和中专学校的录取人数大约在200多人。所有的初中毕业生,在中师和中专选拔之后,余下的学生才就去读高中,然后考大学。
有资料说,全国大概有接近三千个县级区划,77年高考录取27万人,每县平均录取90人。89年录取60万人,每县平均200人。
可以想象,如果当时中考能考到全县前一百名,只要把成绩稳定住,上高中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很大。即使第一年差一点,第二年第三年也能考上。
我还是比较偏向用数据说话,从以上表格不难看出,80年代的中专生比不了当今各省的一本生。80年代的中专生大概相当于相当近二、三本的水平。这还是80年代通过考试考上的学生来讲,什么技校等黑五类,各种关系户等等连这个二三本的水平都没有。80年代中专生成绩排前,学校较好,大概在二本水平。成绩靠后,学校较差,大概在三本水平。其他黑五类、关系户等学历等,大概相当于职校水平或更低。
至少是不错的一本水平。
在″性价比上,相当于现在大学本科。
从当时招生人数看不亚于第二类本科;从招生程序来看比排名不太靠前的第一类本科要高,因为当时许多优秀初中毕业生选择了中专师范而没有报考重点高中;从学制、课程设置及学习内容看,毕业时学识略有不足,但他们学得努力、学得扎实、智历和能力相当不错;综合来说基本相当于当下的第二类本科。有一部分一直有追求,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经过几年磨砺和提升,已达到相当高度。
如果师范学校升格为大专院校了,就足以证明学生处于什么水平。水平与社会贡献要匹配,才能显示真正意义,才有价值和水平。
应该相当于现在的本科。
初中中专考取的难度很大,高中专只是本科及专科后的补录取,相当于现在的二本,那是计划经济年代,上学花费少,而且包分配,学生依赖感強,思想轻松,当然自由择业少,特殊年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