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有些老师与学生谈话为什么不准家长旁听?

2024-08-05 09:08:49 条浏览

因为老师跟学生谈话时可能会跟学生聊一些知心话,但学生有时候并不想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这一类隐私




现在的孩子,基本步入青春期后,都会有逆反心理,有的时候老师的作用除了受业解惑,更多的是传道,一个好的老师会成为孩子在叛逆期与家长之间的倾诉对象,一个孩子和家长信息传递的桥梁,所以再和孩子谈话的时候,如果家长不在,孩子更能够卸下面具,吐露心声




既然是老师与学生谈话,做家长的你又担心什么呢?为什么要旁听呢?老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你的,你不知道的不可能知道的太多了哦!做老师大半辈子的我就不愿意当着家长的面和孩子谈话,一见到家长,什么好孩子都会变得不可理喻




举两个例子说明:那年我带六年级,和我平行班级的一个班主任是个年轻的男教师,性格温和。他班有个男学生十分调皮捣蛋,经常惹事,把这个老师害苦了。有一次这个学生把同办公室老师的手机偷去了,放学时他拿上边走边玩,老师发现丢了手机,几个老师轮流给丢失的手机打电话,他怕一同走的同学发现,就把手机丢到路边,准备过后去拿,后边的同学捡到了,他把那个同学打的头破血流,还恐吓人家。第二天被打同学家长找到学校,班主任就把那个同学家长一起请到学校。结果老师还未开口,那个家长声嘶俱厉,先发制人,倒把老师和那位家长镇住了,过会又涕泪俱下,说他的儿子多么孝顺,几次离家出走,给他留言不孝儿怎么怎么的。最后根本没有给其他人解释的机会,摔门而去。同办公室老师惊呆了,纷纷劝阻班主任以后别管他了,后来那个学生中途辍学,几进监狱,把他父亲气死了。

还是同一年的事情,我班一个孩子把教室门踢坏了,学校要求他赔偿,我让他告诉父亲尽快修好门。但他的父亲死不承认是他的孩子踢坏的。那天早上我把他的父亲请到办公室,并把一起作证的孩子和他的孩子也一起叫进来,我先和他父亲拉了一会家常,那个孩子慢慢放下戒备心理,在他们放松的情况下,我有意无意的询问当天发生的事情,结果很快那个学生就承认了,他的父亲批评孩子回家没说实话,很爽快地修好了门。

所以批评学生叫不叫家长视情况而定,如果情节不严重,不需要家长在场就不叫。如果家长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甚至为虎作伥,不如不叫。如果家长通情达理,积极配合,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叫家长旁听效果更好。




老师与学生谈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心灵的沟通;解决一些问题;了解一些情况。

有些老师与学生谈话为什么不准家长旁听?这倒不是这些话家长不能听,这只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教育学生。某些情况下,这也是教师和家长达成的默契,为着一个共同目的,双方形成合力教育学生,老师让家长有意避开。另外,有些学生在家长在场的时候存在心理上的压力、压抑或者拘谨,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所以,有些情况下,家长也就需要回避,别人看来也就是不准家长旁听。

一、心灵的沟通。

老师和学生谈话这是德育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谈话其实就是一种沟通,沟通也是做好学生德育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老师通和过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全方位了解了学生,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沟通是平等的对话,是一种交流,是一种默契,也是一种心与心的共鸣。在沟通中通过彼此的感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这种情况下,家长也无需参与,况且这种沟通多数在学校里进行,家长也不方便参与。

二、解决一些问题。

学生学习上出现问题时,老师也通过谈话来解决。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下滑等诸如学习上的问题。再就是老师要调查一些问题,也和学生谈话。班里最近班风不好,老师要和好几个学生谈话,逐一了解,来解决办法不正的问题。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也需要老师及时通过谈话来疏导。所以这些情况下,家长都不需要参与。当然,学生做了违反纪律的事情,屡教不改,这就需要家长一起解决,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在场一起听听,共同来教育孩子了。

三、了解一些情况。

老师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叫一些学生了解班级里的情况,这也是一种谈话,家长也无需参与的。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