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13:45:14 条浏览
我正在练书法呢
吃,喝!
做自媒体号和炒菜
心态和观点重新调整
我学会了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着多写些心灵鸡汤或者人生感悟,分享给有相似经历的朋友,相信有缘的朋友会读到,兴许也是一种启示。
我的上海的亲人们在家快50天了,学会了针灸,自我疗愈。
学会了戴口罩防止眼镜片起雾气算吗?先是一定要洗干净眼镜片,再有就是口罩与眼睛重叠处一定要折叠严实,不要漏风。最好是眼镜放在口罩外面。
厨艺
疫情期间终于有时间同家人一起享受美好时光,以前都在工作,很多时候忽视了对家人的陪伴,这次疫情让我有更多时间可以陪伴家人。
当然爱家人的当时就是为她们做好吃的,这次在家解锁了很多新菜谱,红烧肉,肉夹馍,糖醋排骨,酸菜鱼等等,这些以前都不会做,我就跟着抖音学的,确实好使,经过多次验证锻炼,厨艺大涨,感觉可以出摊了,刚好现在可以经营地摊,可能有一天辞职或者退休了可以摆个地摊
以为前对烹饪,美食这一块好豪无兴趣,自从注册的号很西安视频几乎每天都在看号里的小姐姐做美食的视频,特别那个叫吧唧小兔的视频每期必看,疫情期间无所事事,就跟着做,发现自己对做菜的技术进步不少,现在也勤于做食谱了觉得这是一个兴趣的事情
疫情期间在家里学会了烤蛋糕、炸鸡腿、做凉皮。成了美食专家,同时自身也成功收获十斤的体重。
谢谢邀请!
疫情期间,我在家学会了玩,尽管还是个小白,但是也增加了不少乐趣。
吃货的技能
做自媒体,发,还学会了做好多小零食!
做蛋糕
做自媒体,发
还学了吉他。会一两首曲子
体会了宅的新定义
胖了不少
还有吗,那就是拥有了一直保持单身的秘诀。[捂脸]
学会了很多,有厨艺,比如发面饼,蛋糕(但不是很成功)发豆芽。
最主要的是无意中认识了
疫情期间我学会了做各种烘焙各种美食。最重要的是让我有了做自媒体的机会。这还要感谢[大笑]
我在家学会了拍自媒体!
疫情期间,我因为工作关系滞留在印尼的一个孤岛上,干完了国内的上半场,现在还在和海外的下半场在死磕,归期何时依旧渺茫。闲来无事就在写一些文字,记录疫情下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百态,抒发独居海外的寂寞和焦虑,排遣心中的苦闷和思乡之情。
5月初,收到来自后台邀请信息,推出报道海外疫情专栏活动,需要我协助发一个讲述海外疫情情况的文章。应邀参与,不胜荣幸,虽然文笔才华一般,还是不遗余力,搜肠刮肚的写了几条微,记录了疫情下一个孤悬海外的中国人的心路历程和自我救赎,也得到后台流量支持,每篇都有几十万的展向量。看着汹涌而来的点赞还日渐增多的粉丝,那种满足感和欣慰之情有了神奇的效果,我不再对疫情给我生活带来的负能量而焦虑了,似乎找到了生活的精神寄托,尝试在寻找生活迷雾的出口。
我坚持每天更新微,积极阅读BBC,CNN,FACEBOOK等一些海外网站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自己翻译整理,编辑后在上分享。我对于收益没有刻意追求,工作挺清闲,只是想让自己过得充实起来,还可以锻炼文笔和写作能力,在自己营造的这种忙碌中忘记思乡的苦和离别的痛。
也告诉自己别沉迷于虚拟的假像,人不能总是生活在情怀中,不堪的现实才是我们的生活。每天还要坚持学习印尼语,练习英语口语,听力,翻译一些文章,还得死啃那令人厌恶的日语,走出心理舒适区,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人才能成长。毕竟,疫情后,我还有很多事儿要做。
从小年一休假就到端午了,回想这几个月从最开始的焦虑不安到调整好心态面对的过程让我也有了不少的长进。
1.充实自己。疫情期间,通过自学加上线上课程先后考取了家庭教育咨询师和婚姻咨询师。
2.开启了自媒体的学习以及尝试。每天都在、百家上各种切换。(微信都不看了)
3.托尼老师附体。自己前后剪了三次头发,自己挺满意的,自己经济不景气,以后我就自己剪吧
4.洗手作羹汤。不会做饭的我,竟然可以下厨房了,虽然还是速食为主,不过煲汤是可以了。
5.阅读课两本书。原来真正读书时间太少了,或者说是静不下心来,这个超长假期却把时间还给了我。
不知道我的假期还要放多久,趁着这个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对得起这个时间,让自己与时俱进,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