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14:27:20 条浏览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高血压,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如果诊断为高血压,应积极有效控制血压。平时需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尽量低盐、低脂肪的饮食,多吃大量的绿色水果和蔬菜,以及注意钙和钾的补充。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的剂量,不可随意食用。
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有3次诊室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诊室收缩压(俗称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90mmHg,而且这3次血压测量不在同一天内
高血压就是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高出正常值,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公布的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mmHg。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相当于每4个成年人里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病,它的危害面很广,会导致心、脑、肾、眼底和血管等器官受损,为日后的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严重威胁生命,有“隐形杀手”之称。
高血压病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是由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多种危险因素交互作用而成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高血压是如何形成的?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血压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保证了全身的供血。动脉硬化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阻力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与之相应就需要更高的血压才能保证全身各脏器的血供,高血压也就出现了。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定义为心脏收缩时(收缩压)120毫米汞柱1和心脏舒张时(舒张压)80毫米汞柱。当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时,就视为血压升高或高血压。
高血压指的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而导致身体重要器官受损的综合征,而高血压的本质就是动脉系统的病变。在高血压早期,全身细、小动脉首先受到损伤,发生痉挛,反映在血压上即为血压持续波动状态。在早期如果不加以重视,不及时干预,那么细、小动脉反复痉挛,血管内的压力持续升高,久而久之血液中的组织和成分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最终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形成动脉硬化,使得血管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血压持续升高,就成了真正的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出来后就很可怕吗?其实大可不必,高血压其实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高血压防治目标是血压达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对于未达标者应随访观察血压变化情况、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之上,临床医师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率,血脂、血糖等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患等。高血压的达标方法:生活方式的干预并长期坚持(非药物治疗)、维持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目标血压的标准是多少?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一般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目标可以再适当降低,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mHg。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SBP)140~150mmHg;舒张压(DBP)<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舒张压降得过低可能抵销收缩压下降得到的益处。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推荐尽早血压达标,并坚持长期达标。治疗2~4周,评估血压是否达标,如达标,则维持治疗;如未达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1~2级高血压患者,用药后4~12周达标,对治疗耐受性差或高龄老年人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18岁以上成年人,未使用降压药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即可确诊高血压。
*收缩压(SBP)≥140mmHg和舒张压(DBP)<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血压虽<140/90mmHg,仍应确诊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