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5 09:24:53 条浏览
建议从高中必修文言文开始积累文言常识。对一篇学过的文言文,要能把她翻译成现代代,文言翻译得分要点是关键字词的翻译要准确!
复习一些重的知识就行了
很快就要参加高考了,建议你选择10篇比较长的学过的文言文,选一本工具书,从头到尾详细翻译,认真背诵,这10篇文言文全弄通后,我想对你的帮助会非常大。当然这也是临时抱佛脚,不过总比一点不动要强很多。这里指的详细是指逐字逐句翻译背诵。
一个字:背
多背
如何在紧张的考场上快速读懂文言文,解答好题目,并拿到其中的绝大多数分数呢?查字典语文网的编辑就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快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希望能为各位考生一些帮助。
一是总观总览。上下贯通。也就是从整体上看,从整体上思考,善于联系上下旬思考。读文章最怕断章取义,读文言文也不例外。只有从整体上去看,从整体上去思考,联系上下旬思考,才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具体意思,如果单独地,孤立地看某一词、某一句,是很难看懂的。如“与转一资”(2019年高考全国卷I的文言文句,下同样,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单独地孤立地就看这一句,你是无论如何也解不出是什么意思的,你必须联系其前后文意,把这句置于全文中来推敲,来思考,才能把握它的准确意思。其前文是说,将校有能力耕田和打仗的,应格外赏赐,每耕田一顷应该赏赐,那赏赐多少呢?一贯通,啊,原来是“赏赐一袋物资”的意思。再如“复以租赋”这句,单独看也是很难看懂的。接着前面而来,将校有能力耕田和打仗的,应格外赏赐,那百姓呢?百姓愿意耕种的,应该“免除赋税”。啊,原来“复以租赋”是“免除赋税”的意思。这是单独看一句无法理解的,必须前后左右,上下贯通,整体钩联,才能推敲得出来的。
任何一段文言文,如果单独地、孤立地去看其某一句话,都是难以读懂的。总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适合于读所有体裁(包括人物传记、游记、散文、论说文、序、跋、书信等等体裁)的文言文段。
二是先读提问,从提问中得到启发。文言文的第4问虽然也是选择题,但这一问往往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等,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提前看提问,对于理解原文,读懂原文,是很有帮助的。
如“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这几句读的时候不太理解,或理解不准确不到位,此时,你就完全可以读读第4问的B项,“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一读,你马上就能准确地理解了,这就是提问给我们的启发,它帮助我们准确地读懂原文。
三是善于理清人物关系。一篇文言文,虽然是写一个主要人物,但也会或多或少地与其他次要人物发生联系,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头绪,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必不可少的一环。试想一下,假如你连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到哪里为止都不知道,你还怎么理解文意呢々理解不出文意,你还怎么能准确答题呢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I的文言文段,虽然主要是写廖刚的,虽然绝大多数事情都与廖刚有关,句子省略的主语大多是廖刚,但也提到了如廖刚的儿子廖迟、盗贼、章悖、蔡卞、章杰、郑亿年、秦桧、老宰相、王次翁、金人,以至于钦宗、徽宗等等这么多的人物。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与廖刚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和廖刚发生了些什么关联等等,读的时候是一定要搞清楚的,如不搞清楚,就会读得晕晕忽忽,甚至一头雾水。我们读文言文,心里一定要有人物关系的概念,一定要首先明白,某句话是谁说的,某个动作、事情是谁所为,才能确解文意,否则,你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头绪感。
四是掌握一些特定的文言实词惯用义。解文言文掌握大量的实词不错,掌握大量的虚词也不错。但有时候一定要突出地掌握一些文言实词惯用义,因为这些文言实词惯用义使用频繁,能够显示前后转换钩联等等。如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时间长短过度、与帝王关联的动作等等情况。
官员官职的转换调动升降方面,如“除”字,这个字使用非常频繁,这个字置于官职的前后,就一定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切莫理解反了,认为是“撤职”,那就会错解文意。此外,如“擢”(提拔)、“迁”(调任)、“知”(任、做)、“谪”(贬官)、“拜”(任命)、“改”(改任)、“有司”(有关官员)、“掾”(官吏)、“致仕”(辞官)、“乞骸骨”(请求不做官,回家养老,有如我们现在的“退休”一说)等等。
时间过度长短方面,如“寻”字,是“不久或刚刚”的意思,这个字也使用率高,一定要掌握。此外,如“须臾”(一会儿)、“既儿”(会儿、不久)、“旋”(很快)、“倾”(会儿)等等。
与帝王关联的动作方面,如“诏”字,一定是指皇上或朝廷的命令、指示、诏书、文告等意思,总之,是与皇上有关的,读文言文,见此字,就要明白此意。此外,还有如“敕”(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辟”(君主或征召)、“策”(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宸”(帝王住的地方,宫殿)、“觐”(朝见帝王)、“冕”(帝王的礼帽)、“禅”(古代帝王祭地的一种迷信活动)、“玺”(皇帝的印)、“御”(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幸”(皇帝驾临)等等。一读到这些词,你心中就要有个大概意思。五是懂得若干必要的古文化常识。古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八大类。一是姓名和称谓,如人称姓名、谦称、敬称、贱称、名、字、号、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年龄称谓、作品命名等。二是官职和科举。三是地理常识,如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等等。四是宗法礼俗,如宗法、礼俗、尊卑、忌讳、避讳等等。五是服饰器物。六是历法刑法,如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等等。七是古代音乐,如八音、五音、六律、雅乐、俗乐、经首、六幺、霓裳、桑林、无射、乐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等。八是古籍注释体例,如传、注、笺、疏、诠训等等。
具体举几例。如“阴、阳”二字,当其指山水的方位时,你一定要懂得,“水阴”是指水的南面,“水阳”是指水的北面。牢记了这一点,那么,“山阴、山阳”就自然知道了,因为山和水是相反的。如称谓方面,加“令(美好)”字就表示尊称,像“令尊、令堂、令爱、令媛、令兄、令弟”等等,都是尊称对方之人的,切莫称自我方人。再如“亲老”,一定是指自己的父母的:“丁……忧”,一定是“为……服丧”的意思:“服阕”,则是指“服丧完了”的意思。还如“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再如“大牢”,(猪、牛、羊三种祭品都要有)“少牢”(猪、牛、羊三种祭品有其中之二)等等。
六是善于补、删、抄、换、调、并、扩、通。所谓“补”就是“补充”。因为文言文有如诗歌一般,是非常凝练的一种文体,解读或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些省略的成分给补出来,才通顺,否则是非常别扭的不通的。所谓“删”,就是“删去”。文言文里什么东西要删去呢?当然是那些没有实际意思的文言虚词。比如发语词“夫”,一般就不翻译,可删去不管。再如一些表示语气的结尾虚词“之、夫、者、也、与、焉、哉”等等,翻译时都可以删去。所谓“抄”,就是“照抄、照录”。文言文里有很多内容是可以“照抄、照录”的。具体说来,人名、地名、官名、爵名、年月日、谥号、雅号、庙号等等,都完全可以照录不译。所谓“换”,就是“变换”。是把古今义有变化的,一律变换为现代汉语的词、句。所谓“并”,就是“合并”。对于一些铺陈和互文的句子,都可以进行合并,就像语文里的合并同类项一样。所谓“调”,就是“调整”。就是对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式。文言文里有很多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这些都属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都需要进行调整。所谓“扩”,就是“扩大、扩充”。就是对于精约的词句进行扩充。所谓“通”,就是“贯通”。当然就是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把一些意思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还有十多天的时间就要高考了,这个时候你还有古文弄不明白的也就别弄它了,一是时间来不及了,即使你时间把它弄明白了,那也不一定考到;二是现在才花时间弄那些不明白的东西,对你来说也可能影响备考情绪。算了,没懂的就让它不懂,考没考到,碰运气吧。
是的,考试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即使你弄得很明白了,它不一定考到,你弄明没弄明白的,它却就考了,这就是运气。祝你好运!
剩下的十来天时间,对于考生来说到底做一些什么呢?以个人的经验来说,一是把自己复习的比较好的课程,强化一下该记忆的东西,特别是记忆的课程,要多强加记忆性内容复习。因为这些是可以临时抱佛脚的,能记多少尽量的记多少,记不住的也不用理他,反正一遍又一遍的记就行了,不要问效果,只是一味的强记。说不定考场上会灵光一闪,你想起来了,你答对了。第二,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适当的进行一些体育活动,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状态进入考场。
考试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不完全是知识储备量的发挥,也有心情的因素、情绪的因素,尽可能消除负面性的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考场。第三,千万要注意身体,不要感冒,不要临时过多的熬夜、开夜车,更不要吃乱七八糟的药物,什么补品之类的东西,别把肚子弄坏了。越是临近考试,越要注意饮食,平常一样就行了,不必特别增加营养。总之,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迎接考试的到来。
祝你成功,超水平发挥。
按平时的水平发挥,复习是必要的。功夫不在当下,而在以往。
首先,不用着急,建议你好好自查一下为什么对古诗文不精通,对哪些关键词、字的翻译存在误解或不明白,这是首要的。
古诗文在高考中的分量
要说古诗词在语文高考中的重要性那肯定是不言而喻的。从全国卷来看,古诗文占据近19%~23%的分数比例,一般来说文言文阅读9分,翻译10分,古诗词鉴赏8分,古文默写5分,高达30多分,还是有点分量的。
但小编作为语文学霸,始终认为古诗文是送分题,反而是现代文倒是容易丢分。为什么这么说?且往下看。
古诗文有固定的语感
为什么总是强调要“背诵”全文或背诵精彩的段落,这就是为了给你娃培养古文语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语感。有了语感,对于古诗文的意境和基本字面意思也算是懂了大半。
古诗文有固定的“文眼”
所谓“文眼”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要擅长抓住文章重点或者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这是很关键的,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篇幅这么长,我们难道要逐字去翻译才能读懂作者的意思吗?并不是的,我们要抓住范仲淹的人物性格和作文背景,然后来逐端抓取他想表达的重点,无非就是“忧国忧民,盼望回到朝廷为国效力”。
古代文人有自己固定的行文风格
我国古代的文人大多有自己的行文作诗的风格,当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有一些变化,所以读懂其人的风格,对其诗文也算是更进一层的了解。例如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文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和意境很重要
学习古诗要理解整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一种意境,得先查清诗诞生时处于的背景,然后先最好不要看译文,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每一句的意思,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最后参照译文再看看理解是否正确。
总结高考中作答古诗文题目五部曲
1.了解作者的生平,平时多积累古代文人的背景。
2.深入了解创作背景,站在作者角度看诗文。
3.找出什么是象征,明确诗文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4.抓住“诗眼”,由此来发散思维,例如作者是如何用象征意义来表达情感的。
5.利用古诗文的结构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6.翻译和默念主要字词句,组织成通顺的语言。
当然,这些方法多多少少和平时的积累和学习有关,只是给大家参考如何在高考中更好的发挥对古诗文题目的作答。小编认为,高考中不要紧张、不要因为某一题不会而着急,保持自信、轻松的心情才是最为关键的!
在这离高考不到20天的时间里,小编也再次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考入理想的大学。小编也将不遗余力的为各位考生分享自己的备考、报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