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王铎和傅山的草书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5-01-06 14:32:27 条浏览

王铎与董其昌齐名,时称“南董北王”。

晚明初清,书坛受王铎草书影响非常大,傅山等莫不深受影响。傅山其书有王铎之迹。

王铎用笔转折并重,傅山用笔转多折少;王铎结字追求精美中多变,傅山结字基本趋于支离掘丑。在行中轴线的处理,傅山跟王铎一样,左右倚侧,几乎找不到一条固定中轴线。二者书风接近。

王铎的书法受到康有为和吴昌硕的高度肯定,当代受林散之,沙孟海,启功等推崇和仿效,研习者众多,影响巨大。

现每次大展均有大量仿王铎书风的作品出现。效法其“拓而为大”的创作方法,多变的涨墨法,笔势矫健流畅,连绵缠绕之法,是当代书坛作品走向展厅效果的最便利捷径。

傅山创作态度率意任性而为,其作品优劣往往悬殊,劣者之弊病,令人难以置信的丑书。

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成当今丑书的据点。




首先是王铎和傅山草书技法的区别:

这时期的书法,一派帖学天下,董其昌、赵孟頫的书法影响极大。世人学习他们书法的风气极其盛行,书法日渐萎靡,这时候有许多书家站出来举起了的反叛董、赵“正统”的旗帜、王铎和傅山正是此际两位遭遇与抱负不同的两个人物。不管他们的生活经历如何,却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均能以书法传名于世,并是这次书法革新的扯旗者。王铎与傅山无疑都是中国书法史上开拓草书新风格、创造新的审美境界的巨匠、纵观王铎与傅山的草书艺术,不难发现他们都通过草书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他们的草书都有着激情与张扬,最后都回归于“和”。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书家,但傅山以清代移民自居,王铎则被称为“二臣”。在技法方面,王铎的用笔方圆结合、提按分明、中侧锋兼用,傅山以圆转缠绕为主、提按也较为分明但以中锋用笔为主。结构方面他们都欹侧分明,但王铎疏密变化丰富,傅山则以“密”“满”为主。章法上字间有着错落分明、连绵的相同点,也有王铎疏密结合、傅山以“满”、“密”为主的不同点。墨法有着“涨、湿、干”的相同点,但傅山较之王铎“渴”的运用要少的多、提及二者的草书技法,我们不得不提及二者的学书经历和创作思想,这与二者的草书风格的标新立异息息相关。王、傅二人都是以学习古人之法来作为主要的取法途径,王铎以继承古人为主,傅山在学习古人的同时更注重个性的发挥。王铎学书非常勤奋,十三岁时攻《圣教序》,临之三年,字字逼肖。尝自言:“《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临习,对魏晋书法,尤其是二王书法情有独钟,他认为“书未宗晋,终入野道”。他也坚持“一日临帖,一日应索靖”的学习方法,始终保持书法创作与古帖的临习相结合,以吸取更多的古典养分;后又学颜、柳、米,最终选择了米芾作为自己深入传统的切入点和树立个人风格的突破口,而后创自家面目。他的一生最擅长行草,其学书风格形成从四十岁开始,五十多岁时草书风格已逐渐走向成熟。这也印证了他的好友黄道周的预言:

“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如欲骨力嶙峋,筋肉辅茂,俯仰操纵,俱不由人‘’晚年的王铎,其书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傅山曾说:

“吾八九岁即临元常,不似。少长,如《黄庭》、《曹娥》、《乐毅论》、《东方赞》、《十三行洛神》下及《破邪论》,无所不临,而无一近似者,最后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溯而临《争座》,颇欲似之、又进而临《兰亭》,虽不得其神情,渐欲知此技之大概矣、”

可见傅山天生性格豪迈,对于法度严谨一路更可谓是难以格入、在行草方面,受王书的影响颇大,与同一时期的大多书家一样,对《阁帖》之类的刻帖也下过临摹功夫,最终还是以抒发个人性情的表现风格为归宿、另一方面,傅山认为,篆、隶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他宣称:“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晚年的他更是在自己的草书作品中常揉进章草“隶笔”意味的笔法,以增加他草书与众不同的新意,形成具有明显艺术个性的草书风格、二人在明亡以后思想上都有大的转变,思想上的波折变化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草书艺术的探索。王铎在他的《文丹》中阐明了他的美学追求:“文要胆”,“大力,如海中神鳌”,“如临阵者提刀一喝,人头落地”等等;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的主张,他们这种对美的追求是雄强的,以奇制胜。但是王铎比起傅山的雄强来则是收敛的,从这一点上说,傅山的草书精神要比王铎更自由、更浪漫、更洒脱……

“如果说王铎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傅山,那么傅山思想的出现也在相当程度上拓宽和发展了王铎的艺术思想体系,作为此际的书家,傅山更富有自己的艺术思想和主张,其思想自成体系,在历史上的影响甚至胜过王铎、”

由于他们二人地位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对草书创作思想的差异、使其草书的风格也迥然相异、都是作为移民入清,王铎一生可谓是都是仿古、崇古、复古,入清后,他对书风的创作更采取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同时他对二王有了重新的认识,在风格取向上所追求的不是突变式的大起大落,而是追求力与静结合的美,追求中和之力,以达到更高的境界、透过作品,在跌宕的线条律动中,王铎寓书于情,激情与热情弥漫与字里行间,这是他晚年追求的内敛与张扬高度统一和谐的形式表现……王铎草书作品中“中立而不倚”的“中和”之美,呈现出一种含蓄内敛、凝重自然的情调……说句土话:傅山其書风比王铎要野……




王铎的书法对当代的影响很小!

因为难写,加上现在的审美是曲线,唯美,脱俗为主线。而王铎的草书是扛鼎力作,讲究力量美,讲究加大对比的关系。不是那么的讨好,也是很多书家比较难过的一关。

因为难写,学的人不多,自然形成不了大的潮流。

因为是二臣,历史名声不好,对于一些人来讲是有失气节,所以,看不上。

因为,二王是主流,所以,大家都是去学所谓流动,使绞的书法,以符合大众标准。

还有,有些人就是可能审美就没到那个水平。

所以,王铎的草书影响很小。

一起学习王铎,更多请关注@重墨堂




我认为大草书在历史上有这么几座高峰,张芝、王献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祝技山、王铎、傳山。王铎、傅山上承诸家而开啟了自己的新面目:用笔更洒脱,章法更奇倔,所作大条幅,顶天立地,大气磅礴,犹如长江大河,攝人心魄,给后世以巨大影响,(这里只谈艺术,不谈人品。)直至当代。




王鐸和傅山的草書倍受世人矚目,是五百年書法的一座高峰。臨盡百帖方覺少,推倒眾山獨為峰。

王鐸草書氣勢磅礴,筆力雄強,奇詭怪異,墨剩酣暢淋漓,大起大落,洶湧澎湃,作品表現猙獰,粗獷,陽剛有極強的藝術衝擊力,既醜且美,能制造矛盾又能解決矛盾。難怪啟功先生稱贊王鐸:破陣聲威四海聞,敢換舊句策殊勢,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王鐸一輩子吃得二王的帖,追求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的險絕之境,筆法出神入化,法度嚴謹,一生臨古代經典不止。王鐸說,書法貴得古人結構,書不思古,便落野俗一路。大草如危峰之石,側懸矗插,勢變其實,與小草異。

傅山也是開宗立派的大師,他的草書有道家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他主張寧拙勿巧,寧醜勿媚,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雖是醫生但愛國熱而著稱。他的書法也被一部人認為是醜書,但很多人都學不到精髓,只學到一點皮毛。王鐸強化漲墨及枯筆效果,大膽創新,開先河之例,對整個書壇影響之大。

他們的字吸取二王,顏真卿莊嚴凝重擺脫明以來技,規則束縛,注重個性宣泄的特點,追求與發展,從點劃線條章法布局,不受任何制約,大刀闊斧,縱橫牽繞,有強烈的創造欲望和顛狂不羈的人格力量。

王鐸與傅山是晚明書壇領軍人物,前所未有縱橫豪邁一掃前人的書風,以驚世駭俗的面目,縱橫五百年。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这个问题有一些价值。王铎和傅山继承了草书传统,又将笔法、结字、章法往前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学习草书产生了积极影响。从我个人的理解和心得来看,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傅山草书)

1、王铎和傅山的草书笔法(特别是王铎涨墨的应用),从传统的线到块面的应用,跳跃性很大,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

(傅山草书)

2、笔画的粗与细、大与小的夸张对比,以及笔画缠绕,更加增强了作品的疏密感与层次感。

(傅山草书)

3、在墨色应用上的大胆创新,使得浓与淡、枯与湿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色彩感和虚实感。

(王铎草书)

以上几点,可以对照王铎、傅山的草书作品(见附图)进行揣摩,明白其书写时的匠心,对于我们进行草书的创作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王铎草书)

学习书法一定要深入进去,不要浮在表面而沾沾自喜。只有经过这样深入去分析、学习和借鉴,才能真正学到一些技巧和精髓。

(王铎草书)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敬请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好的方面有但不多,负面是让后人产生了好多丑书,,,,,




影响极大,特别是王铎。

书法你要全面去看,谁的书法都没有最后,只有更好。

王铎的虽然线条有些缠绕,但并不影响他书法的美感,也许更增添一些气韵流动之感。

王羲之在《笔阵图》说写书首先要引八分书用篆隶的笔法线条入行草上,其实他自己没有做的很好,在王铎的书法里约显更胜。

(拙作,凑热闹)




王铎、傅山开启了由“二王”帖学传统模式中恬淡清逸、舒缓飘逸、姿态优雅的行笔方式向大开大合、旷达奔放、恣肆雄浑转变。

王铎、傅山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信笔纵横,骨力深厚。这与明代中后期书家兼工篆、隶者增多,崇尚篆隶的古质与风骨有关。在书法风格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呈现出拙、厚、古的时代特色,书风开阔雄健,浓墨重彩,奔放流畅。

对当代书风的影响,让书法由书斋雅玩向展厅观赏成为可能,王铎风、明清调,丈二大幅的大气势、大格局大草确实比小扇面、小尺牍小草更能吸人眼球,更具震憾力。与大时代、大发展、大开放的盛世更匹配。




傅山,就是《七剑下天山》里的那个傅青主,在武侠小说里他飞檐走壁,现实中,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的他,笔墨功夫了得,加之医术高明,擅长妇科。哈哈,别想歪了。

王铎,前朝遗民,但却降了清。虽为人所不耻,但书法高明,小日本甚至认为其水平超过了王羲之。

王铎长于傅山。他早年写得狂怪,近米芾,以力胜。五十岁以后,用笔由苍劲转向沉着,点画亦由粗犷趋于温润,结体也转向自然。

傅山的格局比王铎大,笔下变化不可端倪,乱头粗服,比王铎自由得多。

王铎与傅山,风格雄强高迈,一扫靡弱之风,但他们又名有特点,影响及至今日。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