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隶书练会了,然后练什么字帖好呢?

2023-12-26 11:48:55 条浏览

这要看你喜欢那一路的,比如有平和的,也有险峻的,有早期也有后期的,还有后期向章草转型前的。

隶书字帖众多,比较出名的有《二爨》《史晨碑》《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等等。

要想有个好的选择,建议研究一下书法源流史,再选择的话就不难了!

是喜欢平和简易呢,还是险峻奇绝,一伙还有其他,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最后还是由你自己选择!

.......




继续练隶书。




五体都要练,隶书作为正书,练好了只是具备了基本功。五体不一定需要皆精,但五体贯通能提高书法的鉴赏水平,进而推动书法水平的进步。至于哪一种字体,什么字帖,纯看个人喜欢,不必非得有什么统一标准。若着力追寻隶书的艺术境界,通过掺入篆意,楷意,行意,都能取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首先说一下,题中说的练会了是何种程度,何为练会?

这里面重点一下隶书,隶书的出现是为了简便篆书书写的繁琐,在秦始皇的书同文指导思想下改革而诞生的文字,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因为书写笔画上很容易掌握,也是这个书体在秦朝后广为开来,也成了人们书写文字的便易字体。

不过,隶书虽然容易掌握,易于模仿,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还要下苦功夫学习,因为自秦朝以来隶书在两汉兴旺,字体演变又有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写的规范也不一样。

以下面的永字为例,秦汉书写是不一样的。

现在初学者学习隶书,多以张迁碑和曹全碑为字帖,即使后来的优秀作品也多以这两个为蓝本演变而来,间架结构上没有太大的改变。

又回到主题,如题主仅仅是书法爱好者,那么目前所说的练会了,应该就是掌握了隶书的书写规范,假若想更进一步,还需要加大功夫练习。

那么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我个人给的建议就是多去练习楷书,欧楷也好,柳楷也罢,楷书书写好了,基础扎实了,那么再学其他的字体都会融会贯通,会容易很多,主要在楷书在结构美感上都远胜隶书,隶书的横竖角度比楷书难掌握多了。

至于字帖吗?最好以古代拓版为基础学习,尽量不要选近代人字帖,不是他们的不好,是他们也是学些古字帖后融入自己的想法才有的文字,既然能吃头道菜,何必尝过夜餐呢?

个人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当然最好最好接下来楷书,当然更好更好先去写篆书再回来写楷书

所谓变则通

写完篆书你的隶书又将进步,写好隶书,你的楷书有了功底。




这个问题稍有点费解或许表述不够准确,你的意思可能是说,学会了隶书字体,再学什么字体?不是“字帖”。如果是换字帖,那还是指在隶书字体范畴内吧。

昨天有个书法班开学,我与书法老师交流,知道是从欧楷开始学。我也指导学生学书法,我的观点是:零基础书法学习,先隶书、篆书,再楷书、行书,最后才是草书。

我也在继续学习中,谈点学书的体会,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帮助:

1.我主张先从隶书开始学,主要是初学者,还没有掌握毛笔的执笔方法,拿起毛笔来行笔往往不知所措,轻重缓急难以把握。从隶书开始,笔划较少,横竖较多,容易掌握,其技术含量相对于楷书来说较简单。所以学习隶书行笔一学就会,一学就像,因为掌握了字形较扁、横平竖直、波横突出的特点就行,剩下的就是熟能生巧了。

2.不知道你的“隶书练会了”是什么概念?到什么程度?仅仅是会了基本笔法,还是临帖很久了?我的看法,如果仅仅学会基本笔法,那就根据自己的兴趣,找一字帖,当然是汉隶名帖,坚持练下去;最好是找个老师,严格的学习、训练几年,起码练上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不然只能是皮毛而已。

3.隶书练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一本帖烂熟于心,背临基本无误,然后可以练练篆书,这个时间可以短一些,一年半载即可。因为有了隶书的底子,再练篆书,主要是通过对探索汉字的来龙去脉、结字特点的学习了解,以追求古朴,甚至对纠正笔锋走偏,也有好处。当书法技能需要突破以求更高层次时,练习篆书较为有益。




隶书是书法学习中一项基础的学科,不知道题主目前隶书学习进展如何?书法学习上并没有所谓学会一说,只要精进程度高低。所以针对题主这个问题,我将从隶书掌握程度,何时可以换帖,适合换什么帖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解答。

书法学习中,并无学会一说

书法学习是一辈子的功课,许多大书法家终其一生都在进行书法临帖和创作的思考表达,那么你就能很清楚的理解书法并没有学会一说。对于这种情况,古人的事迹就可以充分说明。如吴昌硕一生用功于《石鼓文》,并且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从其最早的临书作品来看,很明显已有不错的笔力,字形结构也十分老道,可能在我们眼里这就属于学会书法,但在专业人士眼里往往事还不够的。

张迁碑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因为这是书法其自身属性所规定的,书法不仅仅只是技巧一个方面,其中还涉及人的配合运用以及思考表达,如:

朱长文在《墨池编》中说:“就乎一艺,区以别矣,杰立特出,可谓之神,运用精美,可谓之妙,离俗不谬,可谓之能。”还有运用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书法这一艺术,与熟练运用和格调有着重要的联系,关于这方面的要求,历代书法家都是将其视为追求目标。

由此可见,书法的会并不单单是指掌握其技巧,还有运用和格调方面的要求,而且并不是有会这么一说,对于书法运用只有精进程度这一说法。

那么精进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换帖呢

很多人觉得一个书体写到两个月就要换,不然就会没进步。对于这样的说话,我持反对意见,一个书体的掌握程度并不能把练习时间长来当做一个界定标准。曾经有一个人练习书法十几年,为了突破进步,于是拿着作品去拜访名家。名家问他一天写少,他回答一天写半刀纸,名家给予他勤奋的肯定之后,又说出了一个使其几近崩溃的事实,那就是他写了几十年和刚开始学的无多大差别。

勤奋如此,为什么还是没有进步呢?名家说,书法的学习并不是无脑的苦练蛮干,它讲究方法,是有许多观念上的理解要求。那就是理法,名家看其对于书法的勤奋执着,于是不吝传授理法,此人听后之后悔之。

在明理法之后,此人书法书法在日日勤学苦练下不断精进,最后名家给予肯定称已入书法堂奥。

曹全碑

从这则事例中我们可以明白两个道理,首先是书法学习并不是练的越久就越好,需要在明理法的基础上精进才能具有进步性,其次书法只要入其门径就可以不断精进。

那么隶书学到什么程度可以换帖,这个答案就出来了,那就是入书法门径后熟练运用,这要怎么理解呢?这里引用一段包世臣的话:

他在《艺舟双辑》中说:“每习一贴,必使笔法章发透入肝膈,每换后贴,又必使心中如无前贴。积力即久,习过诸家之行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古为徒,实则自怀杼轴矣。”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书法每临习一贴一定熟练掌握其笔法、章法,到什么程度呢?换帖后心中没有前段帖的内容,这样才可以融汇贯通。

除了对于笔法章法有要求外,对于章法及其变化同样有要求,如:

清代冯武说:“学书者,既知用笔之i诀,尤须博观古贴,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贴中来,然后能成家数。”

从他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熟练掌握书法在于用笔,其中还体现在读帖之后对于结构、章法、点画形态等都能熟记于心。

同样的熟练隶书的要求就有这几个方面,第一技巧过关,能够表达各个点画形态。第二结构特点默熟于心,能够运用自如。第三章法和变化自然,可以和字帖上的气息相一致而能自然变化。隶书作为一个基础类书法学科,要达到以上程度不难,只要方法得当三四个月足矣。

乙瑛碑

隶书起于篆书,衔接章草和楷书,以个人喜欢为准择其一

相传隶书是秦末开始出现,那是因为牢狱之事大兴,为了工作大量文书的需要,人们开始将篆书结构,同时书写时顺应快速书写毛笔的形态,因此就有了波、磔分明的隶书。所以题主可以考虑在熟练掌握隶书之后选取隶书进行学习,以隶书来提升书法的高古气息。

选择篆书除了可以提升书法的格调气息外,还具有锤炼用笔线条的益处,因此多写篆书对其它书体同样具有十分有益的帮助,康有为对其评价颇高:

他曾在《广艺舟双辑》中说:金细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

在他看来石鼓文(篆书的一类)不仅是书体的起源,而且因其高古奇俊特点,更是点明书法家修习第一要。有此评价其实不足为奇,篆书的书写讲究平心静气、收视敛听,所以对于涵养书法之稳重之气具有十分不错的效果。

如果题主对篆书暂时无感,我则推荐你学习章草。章草的出现和隶书的出现原因差不多,章草的出现是因为战场上需要大量的文书急件,所以省略快写隶书便应运而生。从它的诞生就可以明白对于掌握隶书之后,章草的学习是可以对隶书进行深入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峄山碑

如果题主对静态类书体更感兴趣,不想太快接触具有节奏速度的章草,那么魏碑是首选,魏碑也从隶书当中演化而来,其字形充满隶意,但又有楷书中的基本规则。学习魏碑可以为学习唐楷作基础,唐代楷书大家多是从魏碑中学习出来的。学习魏碑不仅可以锤炼用笔技巧,而且反过来对于隶书一样是具有十足的帮助。

魏碑楷书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到您。




拙见!颜体




什么叫练会呀?

建议练练魏碑,再练练楷书。练魏碑可以提高大脑对笔画的理解。运笔更容易得心应手。练楷书可以加深对字体结构的掌握。最起码让你的字看起来不丑,不别扭。

最近老公天天练字,我拍了些视频,欢迎大家去找找茬,帮我打击打击他,免得他自我感觉良好。




答:

隶字练会不等于练好,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每进一点点很难很难!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