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民国时期的人英语为什么那么好?

2024-05-06 10:50:20 条浏览

本身就是假命题。民国有很少一部分人英语好,还勉强成立,民国懂汉语的人口,都没有现在中国懂英语的人多。明白?




民国时期是半殖民地社会,经济领域外国资本占主导地位,大量商品依靠进口,很多单位和个人要想进行经济活动,很多人要在不同程度上和外国人打交道,外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要比现在的地位高得多,现在我国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对外贸易也已出口为主,需要英语的地方比民国时期好得多,民国1930年代初中英语的词汇量在3000左右,相当或超过现在的高中英语词汇量,那时高中英语的词汇量是8000,比现在大学英语6级词汇量6000还多2000,也就是那时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已经达到现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水平,还有,民国时期英语教育的口语听力也要比现在好得多




如果你说民国时期有一部分精英非常博学,英语非常好的话,我可以同意,但是如果你说民国时期的人英语非常好,那我只能认为是历史虚无主义了

民国时期的英语平均水平和现在比,很低,低到一个夸张的水平

你能指望一个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时代,大家的英语水平能好到哪去?不要说英语水平了,大部分人连汉字都不会,普通话也说不好。

我军起初招来的士兵也十有八九是文盲,识字就不错,要是读过高中就属于是大知识分子了,还是在部队的扫盲班,识字班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所以说,去了解民国没问题,过于去吹捧那个时代就没意义了

民国的美是值得铭记,但是那的确不是一个值得怀念的美好时代

如果你光看到民国的才子佳人,十里洋场。就以为民国是个烂漫的时代,就认为民国风华绝代。那只能说是被电视剧中的幸存者偏差骗了。

最近一两年抖音上老是有人怀念民国,穿上旗袍就要去给军阀做姨太太,配的文案也是怀念那个风华绝代浪漫的民国。

但是那并不是真实的民国,至少不是普通人的民国,真实的民国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饿殍遍地,灾难频发。穷人没有自由,甚至连生命都没有保障,买卖人口是被允许的,战时兵如匪。穷人卖儿卖女,一打起仗来命如草芥。

打扮精致,举止优雅,每天和才子交往,参加舞会,用英语交流,那不是民国的全部,那只是一小部分。

民国不是浪漫的时代,而是积贫积弱的时代,国家衰微,民生凋敝。假如说民国真的有浪漫的的话。

民国的浪漫不是才子佳人,也不是十里洋场。民国的浪漫更不是军阀和姨太太的浪漫爱情故事。

民国的浪漫是在风雨里奔波的为民请命的人,有人在农民中拉起一支军队,要建立独立自由的新中国。有人燃烧自己,在黑夜里带来曙光。

有人倒在黎明前夜,为后人披荆斩棘。这才是民国的浪漫。




英语通过西方宗教传播,侵略战争以及经贸往来,满清王朝末期洋务运动,受到我国有识之士重视!

国民政府为了统治需要,被迫依靠西方列强支持!

美英作为西方列强代表,

必然会影响民国的局势!

因此当时有好学英语者!

这也是英国国力的表现!

语言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应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




从什么地方得出民国英语很好的[捂脸]一个文盲率90%的时代人民英语很好?还是民国的中国和印度一样是英国的殖民地?你的民国和历史上的民国在同一个位面吗?是不是电视剧里的民国[捂脸]




民国时期(1912__1949年),由于人们从清朝封建束缚中解脱出来,当时西学东渐,对民主和科学的崇尚,成为民国文化的时代之魂。随看清政府的垮台,满族统治者对汉文化和思想的禁锢得到解除,男子剪辫、女子放足、男服易式和女服趋新,成为当时的风尚,也是民国特具的时代特色。

民国时期也是文化自由和繁荣时期。当时的西学东渐,就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思潮、学说、观念都先后传入到了中国。二是主体的变化,回国留学生取代传教士和开明士大夫“扮演了‘盗火者’的角色”,成为传播西学的主体;三是途径的多样性,除翻译西书外,著述介绍、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也是西学东渐的重要途径。

民国也产生了一批各个方面的大师,这与国家的混乱,社会的动荡有很大的关系。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知识分子又一次集体性的感到了灭世般的危机,但除此之外,更有着一种思想无拘无束的畅快感,不再是封建制度下儒家的压抑与束缚了,于是,沉寂了千余年的思想之光又一次被唤醒了。

民国外交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外交高点。自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一直到清代统治终结,清代外交基本都是屈服和屈辱外交。在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着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清代各级官吏,无论是从其外交才干和专业水平来看,还是从其外交实绩来看,都鲜有异常出彩之处。

但到了民国时期,尤其是从巴黎和会开始,随着顾维钧等一大批专业外交家登上外交舞台,整个近代中国的外交格局开始全面改写。在民国时期(包括当时的北洋政府),从巴黎和会开始,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40年代,民国外交达到了近代中国转型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并取得了两大外交奇迹: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功通过谈判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对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收回系列被侵蚀的主权权利,靠的不是实力,不是武力,是依赖于一大批职业外交官的努力和专业表现。他们大多都有留学海外并获得法学、政治学等相应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背景,在外交专业性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民国时期,对外贸易也很兴隆,是长沙洋行兴起和对外贸易拓展的时期。1904年长沙开埠时,已有英、美、德、日等国设立的洋行17家。到1924年长沙已有洋行75家,计日商36家,英商24家,德商10家,法商5家。次年增至88家,1924年增至91家,新加入的国家有意大利、瑞士、葡萄牙、瑞典、丹麦、挪威等国。外国商行在中国找代理商,当时富豪愿当外国代理商,可以避开军阀的盘剥。富商们也都学英语。当时中国进口洋货无所不有,除日用百货、布匹、杂货外,进口量大的有石油化工染料、香烟等商品。中国则有鞭炮和土布大量出口。洋行在长沙的经营也带动了湖南矿产品、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部分日用工业品的出口。如矿产品出口,日美等洋行就地收购。

以上从救国、文化交流、外交和外贸诸多方面,推动了中西交往和交流,有大批人才留学,国内则有洋学堂,培养和造就了政治、文化和外交人才。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