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1 10:24:48 条浏览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将柔软的毛笔,使用成为钢笔字的硬笔效果。一旦得此大病,则无药可治。主要原因在于练习书法者,不懂毛笔的性能作用。以为练习书法,就是用毛笔写字,无论何体,都可以这样。不知毛笔的使用,需要功力。沒有功力,毛笔不能发挥很好效果,柔软也无优势可言。只可惜,现在许多好书者,都将柔软的毛笔书法,写成了硬笔字的效果。以使书法失去本来面目,毫无精神可言。此谓之书法的忌讳,实应为好书者引以为诫。(书法自写)。
最大的忌讳是自学及以二田为师。
写字是学习出来的,认真观察,多看,还要多练,主要是结构,多看老师们的书法,三年后都能写出好看的字来。
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学习,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书法是很主观的东西,没有统一的练习标准。基本可分三个层次,一临帖,二
和古人融合,三做自己。~新年快乐!
我看最大忌讳乱学。今天楷书,明天草书,到后来写乱套了!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自己看好的字体。练下去,最终定能有好收获满满当当的。[玫瑰][玫瑰][作揖][作揖][捂脸]
书法最忌讳的是任笔为体不练古帖,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学书法必须临帖,临帖才能取法古人之精华,你的书法能够突飞猛进。
研究理论的,书法水平,最终都没有达到自己理论的高度,书法具有上千年的穿透力及魅力,不仅仅是因为视觉看到的,还有思想意识上的,我觉得恰恰是从古至今都无法说明白的那一个部分。那么,书法理论重要吗?肯定重要,那只是代表一段时空对书法的理解,认识,肯定不是书法的全部。所以现在认为正确的,以后可能是忌讳的,现在忌讳的,以后可能觉得是正确的。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说过:”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诠释了书法中最大的忌讳,书法创作中的真言。这一句话光看字面就很好理解,书法讲究动静结合,一副书法作品字体死板,位置固定,整体压抑就会显得作品毫无生机可以言。而一副优秀作品一定是收放有度,动静结合,虚实适当,疏密相见、长短相扶、大小相依,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书法还有许多忌讳,文字错误、落字缺句、章法布局、多体杂写、落款盖章。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每个人对书法认识理解审美都不一样,所看中的点也不尽相同,书法种类繁多,不同的书法讲究的地方忌讳的点都不同。书法本就是一门点与线的艺术,在寸纸之间有无尽的表现力。
对于练习书法的大忌,墨客总结了以下几条,仅供参考。
第一,不能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是什么时候也练不好的,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就是“三天不练手生”,在其他行业是这样,在书法学习方面尤其如此。如果三天不动笔书写,可能你要练习一周才能回到当初的水平。
第二,就是“朝三暮四”,今天看人家隶书写的好看就去练习隶书,明天看人家欧楷写的好看,就去练习欧楷,后天又看人家草书写的好看,又转习怀素,这样转来转去,最后一个字体也没写好,白白浪费了时间,就像同时追两只兔子,最后一只都没到手一样。
第三,就是不读帖,不临帖,信手乱写,这样最后写的什么都不像,更能成为书法了。
一个字:浮!
练习书法讲究浸滢其中并使自身感到快乐,技艺得以提升。
浮,是最大的障碍,手机及其它的电子产品是最大的祸根,人际交往频繁是最大的麻烦。一个人在练习书法时要时不时停下来处理这些,原有的思路被打断了,技艺提升很难做到。
其实处理这些可以简单一点,每天有固定的时间练习,并让亲朋好友知晓,不被外界影响,自然技艺提升快。
1.急躁,所谓欲速则不达。2.自负,所谓三人行必有吾师。最后要走的路子正,一定要以中国传统优秀字帖为基础,我建议以唐楷入手,上溯魏晋,间以魏碑以强笔力,涉汉隶以增其趣,潜心修练,不闻俗事,三年可入门,十年可有小成,二十年能以此安身,三十年往上不可限量。
书法最忌讳的事情,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加以注意:1)首先最忌讳的是,作为一个书法人,不论是何种层次提笔写字的人来说,一幅作品里面,不能出现错别字,亦不能写错字。在这个伪大师满天飞的年代,很多所谓书坛“顶级”人物,在网络上呈现出来的作品图片或视频,错别字连篇,别字,漏字,浑然不觉。书写者醒悟过来的时候后悔不已。书法作品是古代文人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写错别字恰恰是一种没有没有文化的表现。书法作品暂时写的不好没有关系,还有机会可以慢慢练习,所以写错别字比写不好毛笔字更可怕,更值得忌讳。
2),再从书法的技法上分析:书法五种书体的形成及各书体的大众和专业审美标准早已诞生。当然各书体的评判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篆书古拙厚重。隶书古朴平稳俊秀。楷书工整,紧凑,法度严谨。行书灵动飘逸,神采奕奕。草书力挽狂澜,抒情达意,一气呵成。
结合五种书体的特征,技法与之相驳的都可以称为该书体最忌讳的东西。
对此有不同见解的书友可以加关注,一起继续交流,谢谢。
最忌心浮气燥,急功近利。
有的人学习书法,是为了增加更多的兴趣,他们把各种经典的字帖买回家,每一本都看一遍。之前有个人问我,欧阳询的字帖临完了,下面该临哪家的。当时我就有点懵了,不知道他所说的这个‘临完了’是什么意思。我就问了他临的哪一本,结果他把临写的图片给我看,欧阳询的几本楷书字帖他都从头到尾抄写了一遍。基本上都一个样,没有多大区别。欧阳询的作品虽然同是欧阳询的劲疾风格,但每部作品都各具神态,在形态上是有差别的。
1.一本字帖,要反复的把每个字临摹。对每个点画的起止收放临写到位,才能体会到用笔的方法。如果是一溜烟的临帖,不管是否写好,发现错误也不进行纠正,功夫化了不少,收效却不见。所以说,对于书法,首先我们要将每本字帖每幅作品都完整的看一遍,将每一个字背熟,这就是基础,同时需要我们坚持不懈。
2.书法贵在持之以恒,专精一体。频繁的换帖,一本字帖稍有一点眉目,又换其他字帖。要知道,书法风格的不同,是因为用笔方法不同而形成的。一换字帖,前面的所学就等于白学了,而后面的又要从零开始。不断的扔,不断的开始,精妙的东西一样没学到,多年用功,仅得皮毛而已。
3.艺术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体验,是人生幸福的一种高级追求。当你真正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你体会到的不是荣华富贵的喜悦,而是由内而外,由身到心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难怪孔子说“朝闻道,夕死足以!”学习书法是对精神神世界的追求,不是为了一字千金、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因而学习书法需要正确的心态。
一曝十寒,朝秦暮楚,眼高手底,王婆买瓜,欺世盗各,目中无人,傲气十足,井底之蛙,夜郎自大,自以为是等等。
我认为先通临再个临更好。临摹要先逐字临写,我不赞成。通临有利于学书者更全面地理解书家之风格,字势,笔法。还有利于学书者全面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笔画,架构,章法训练,目标明确,纠错纠偏,进步更快。且不会陷于一字几笔的碎片理解,缺乏整体理解,而变得目光短浅,失去大局观,阻碍今后的发展。陋见。
最怕走不进去,害怕不得出来。
练书法最忌讳的是不临帖,提笔即写!
这样往往不能入正途,形成不良书风,书法没有根基!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
最忌讳功利。自悟自娱自陶醉,无非笔纸点画间。神作废纸随心欲,拙劣佳品后人评。书法书法家枉费神,精者悟之,劣者看之。我笔我纸任我意。古人佳作多习多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