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学书法临帖是抄帖吗,应注意什么?

2025-01-07 15:10:40 条浏览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日日临帖非常刻苦,每临好几篇,但收效却甚微,临了脑子一片空白。究其原因,是抄帖而不是临帖。这说明你是漫无目的抄帖,翻开字帖就写,根本没过脑子没有思考,不加分析,所以写完后脑中一片空白,只是有一点点印象而已,记住的东西很少。结症就是没有思考,也就是方法不对,既耽误了时间有打击了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日日临帖非常刻苦,每临好几篇,但收效却甚微,临了脑子一片空白。究其原因,是抄帖而不是临帖。这说明你是漫无目的抄帖,翻开字帖就写,根本没过脑子没有思考,不加分析,所以写完后脑中一片空白,只是有一点点印象而已,记住的东西很少。结症就是没有思考,也就是方法不对,既耽误了时间有打击了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首先临帖并不是简单的抄贴。

临帖是指书法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以临摹前人好的书法作品和字帖,学习书法家的精华,古人与今人都把临帖看作是中国书法入门的钥匙,是学习书法打好基础好方法。临的次数越多、临的范围越广,基础就越牢固。临帖需眼到手到、眼准手巧,眼里看到的,笔端都能够表达展示出来。临帖是练习书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通过临帖,可以体会前人的书写法则,汉字笔画,学习他们的运笔方法、结构规律,从中可以体会到中华五千年古老文化的优良传统。但是也应该有所注意:

1.笔画写不到位,涂描结合。

临帖是为了写字像帖,合乎规范。但学习者一开始临帖时,常常笔画写不到位而后又加以描补,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靠涂描将笔画写到位的坏习惯。

2.动手不动脑,似临实抄。

学习者在临帖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拿出字帖,一眼带过,提笔就写。看似不错,实则不然,他根本没有看清字帖中范字的点画特征,动手却不动脑,这样看似临帖,实际上是在抄帖。

3.看一笔写一笔,光临不背。

学习者开始临帖时,由于对字帖中的字不熟悉,常常是看一笔写一笔,写出的字往往结构松散,笔画孤立,缺乏笔画间的呼应和气韵的上下贯通。




要想写好书法,不仅需要毅力,而且还需要把握方法,只有毅力没有方法,事倍功半,只有方法没有毅力,容易半途而废。学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的艺术修炼




在临贴时候应该用心去记吧,最后能够做到默写。




先抄临,再背临




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传统,只有掌握了传统才有根基。尤其是书法,书法是继承与延续,继承才能说发展。临习古人书法名帖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门径,离开了临帖则无从说学习书法,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抄帖与临帖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日日临帖非常刻苦,每临好几篇,但收效却甚微,临了脑子一片空白。究其原因,是抄帖而不是临帖。这说明你是漫无目的抄帖,翻开字帖就写,根本没过脑子没有思考,不加分析,所以写完后脑中一片空白,只是有一点点印象而已,记住的东西很少。结症就是没有思考,也就是方法不对,既耽误了时间有打击了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其实,学习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先生《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作为书法专业的本科教材,同时也适用于非专业书法爱好者使用,按照这种顺序循序渐进练习,还要勤于思考,当然任何技能的学习都不是一日之功,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尤其是书法,除此之外还要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中国书法包含丰富而复杂的技法,技法是书法学习的最关键点。《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是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其中包含一些从未被讨论过的内容。

书法技法

如书法技法用笔中的提按,是基本笔法之一,按的关键是轻重的控制,提的关键是提起后笔尖位置的控制。当然,也未必是所有的提笔都提至笔尖着纸为之,但这种提笔的训练,同时训练了各种不同高度提笔所需要的控制能力。写过唐楷的都知道,颜体的提按非常明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书法学习方法太重要了,只要掌握了方法,剩下的就是下功夫的问题了,所以掌握了临帖方法就事半功倍了。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建立了一种以才能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书法训练体系。本书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广泛赞誉,被称为书法领域“划时代”的著作。

书法临帖不要一味追求量,重要的是保质保量。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每天临帖要定量,量不可过大,要视时间多少而定,比如每次就临摹十个字。先读帖(一边读帖一边用手比划,这就是心手相应,增强记忆),后临写(同样临写时切莫依葫芦画瓢,要动脑筋),写后反思(这一步很重要,自己临摹的字与原帖的字进行比对,找出差别,再去临摹,如此反复),临摹完成后,要问自己今天记住了什么?收获是什么?并做出记录。如此往复,进步会非常之大。




初学书法,最重要的是先学会读帖。所谓的读帖,就是要把所学字帖上的字体结构和用笔熟记于心,然后才能做到下笔心中有数。如果对字帖不做分析,一味盲目的抄写字帖,只能是事倍功半,枉费纸墨和时间。

当然,初学书法,选帖也是及其重要的环节。如果选错了帖,再加之盲目的抄写,恐怕永远也不会得其门径。

读帖,首先是从字的结构(结字)读起,先把字型的基本特点牢记于心。比如,字的纵,横,攲正,疏密,大小等等……

其次是用笔(笔法),主要是要读懂,起笔的藏露,收笔回和放,行笔的提按,绞转,衄挫等……

最后还要读懂章法(布白)。比如,字与字间的留白,对比和呼应;行与行之间的留白对比和呼应等等……

只有把书法中这些最基本的元素读懂,读通,才算是初步掌握了入门的“钥匙”。




临帖是整个书法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广义的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读帖、临帖、摹帖,;狭义的临帖就是对帖书写。但无论是广义狭义临帖,都要求是主客观相结合,发挥能动性的临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事物表面机械被动的抄帖这样简单。所以学书法临帖决不是抄帖。

下面简单谈谈临帖(广义)时的注意点。

读帖——临写前将帖认真观察、分析。“察之者尚精(唐孙过庭《书谱》)”,要象读书一样,深刻体会、仔细揣摩前人行笔痕迹,用笔妙处,“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赵孟頫)”。因此,读帖功夫下得深,临写时就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临帖——“拟之者贵似(唐孙过庭《书谱》)”,这是临帖的基本原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神是寓于形的,中国传统艺术许多方面是经过多少年千锤百炼程式化了的,学书者一定要深加细察,穷其究竟,明白这个道理,做到“成诵不忘”,能够背临默帖,进一步实行意临,使古人书迹,为我所用,在继承中自己发挥创新。

摹帖——“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姜夔《续书谱》)”,所以,摹对于掌握结字,极为有益,方法是用不渗水的透明纸蒙在帖上,用双钩、双钩廓填或单钩(按帖字的中锋线自己运笔书写)或满摹。

以上方法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勤读,多想,多临,路子对头,手摹心追,必能从临帖的“必然王国”进入心手达情,绍于古人的创新的“自由王国”。




从个人学习书法的经历来看,抄帖这种做法,应该是大多数初学者或一直没有得到老师指导的书法爱好者所走的弯路。记得年轻时学习书法,因为没有书法老师教,就买了些相关的书和杂志来看,苦涩难懂的理论,怎么也搞不明白从何下手,只知道学习书法要临帖。于是买来一些好看的帖子,有《张迁碑》《颜勤礼碑》《多宝塔》等,甚至第一次买帖还买了一本怀素的《自叙帖》,当时就觉得那飞舞的线条实在是太美了,根本不知道狂草需要达到一定的功力和境界才能学习的。

好吗,当时就知道学书法需要多临帖,于是就打开字帖照着写,什么结体啊,笔法啊,一概不知,就是看模仿的像不像。就这样字帖抄了不知多少遍,然后试着脱帖写写字,看上去像回事,但怎么看怎么别扭,不像书法,就是写字。就这样十几年过去了,对书法是时而有兴趣时而没兴趣。

后来我想这样肯定是错误的学习方法,于是就想办法寻找正确的学习之路。再后来考上了大学,开始了真正的书法专业学习。有了老师的教授,真是拨云见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让我很快纠正了盲目自学的错误方法。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根基,是必经之路,而且是伴随一生的学习途径。临帖要搞清楚碑帖还和墨迹本的区别,该帖的历史背景,结体规律,风格特点,更重要的是笔法。为什么字帖又叫“法帖”呢!这就说明它必需要遵循正确或者说是有效的方法。临帖要先读帖,然后经过描红、对临、背临、集字创作训练等几个过程。对帖的笔法要仔细逐字对比分析,都用了哪些笔法?是藏锋?露锋?提按?使转?怎样入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列与列之间的关系?节奏?速度?力度?等等,都要以分析研究的态度去学习。

通过有效方法的学习,还要总结临帖里面的一些基本规律,比如笔画的问题,结字的问题等,研究的越精细越得真谛。如果需要在书法艺术上更有造诣,还要多学习理论知识,进行课题研究,写写论文,把要学习方向的法帖进行更深的研究,通过写论文来更高地指导书法学习,这样必有更大的收获。

个人见解,欢迎交流和批评。




学书法,不要把临帖误认为抄帖。临帖,目的是学习古人的笔法和字法,而不是单纯的抄帖,明白?

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真能把帖子上的字抄的与帖子上的字一样,那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呃!

学书法,临帖就是临帖,不要把临帖单纯的认为是抄帖。抄帖就是抄帖。抄帖根本就不是临帖!学书法者,一定要把这个概念厘清楚啊!

临帖注意什么?

一是严格恪守所临碑帖的用笔。用笔,就是笔法。二是掌握好所临碑帖的字法。字法,就是结体,字法,就是结构。只要把握好以上两点,就可以了。至于书法的章法和墨法,在临帖阶段先不作重点考虑。




学书法,临帖是必须的!但是,临帖不等于抄帖。临帖和抄帖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临帖,主要是学习法帖上的笔法和字法。而抄帖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抄帖,无论用哪种书体都可以抄。抄帖,可讲究法度,也可不讲究法度。

临帖,讲究的是用笔和结字的严谨性。学书法,临帖的目的在于学习经典碑帖上的用笔之法,结字之法,再宽泛一点的话,临帖,还要学习古人书法的章法和墨法。临帖者,无论学哪种书体,都是带着目的而学,都是带着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而学。而抄帖者所追求的东西,就不完全是为达到以上目的和追求的目标了。有时候,抄帖者很可能就没任何目的、任何追求。

关于临帖应该注意的事项,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一)必须把握好所临碑帖的用笔。“用笔千古不易”,说的就是字的笔法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改变的。书法五体,各有各的用笔之法,做为一个学习书法者,无论学习哪种书体,一定要牢牢掌握好它的笔法,只有这样,才能走好之后的路。

(二)必须牢牢掌握好所临碑帖的字法。书法五体,各有各的结字规律和特点,在临帖练字时,一定要遵循原帖上字的法度,不可随意临之。字的结构是可以变化的,但是,结字的变化要在完成临帖达到七分像、进行书法创作时,根据章法布局需要作适当变化。

(三)必须养成章法布局的习惯。从临帖一开始,就要注重章法布局,书法五体,章法布局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传统的隶书章法是字距大于行距,隶书的章法布局与楷书、草书和行书的章法布局就有一定的区别的。所以说,书者,临摹哪种书体,就学哪种书体的章法。

(四)必须养成墨变的习惯。临帖,要在自然书写状态下进行,要一个墨段一个墨段的临,不要写一笔或写一个字就蘸一次墨,要养成毛笔蘸饱一次墨,写多字或写多行字的习惯,直到笔枯后再蘸饱一次墨,尔后继续写。在临帖时,万不可描字,笔画没写到位时,可重新再写,勿描字。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抄贴可以理解为临帖的一种方式,但抄有可以熟悉的抄和不熟悉的抄或者是机械地抄。抄的过程可能自己的东西要多一点,可能没有什么思考了。临帖有一定的程序首先要读贴,然后格临对临背临或者是单勾双勾等等此为临帖的初级阶段。临帖的高级阶段是集字练习创作作品。临帖有学习的过程和集字创作的过程,抄贴是一种机械复制或者是再创作的过程抄不是原原本本的抄否则就是临了。




说到临贴,练字的朋友没人不知道,关于临贴的方法、技巧,不少大咖也总结的已经非常到位了。

下面说下抄贴,我有这习惯!

当你确定你的字,大部分结构上都有出处,没有大的问题,就可以抄贴!

就以《田英章7000行书常用字》为例(当然吴玉生等都好)——

翻开某页,直接就抄,只须看上一眼,看清是什么字就抄,别观察字贴中字的结构,更别受字贴结构的影响,尽量写好你自己的字即可:

一、每抄上十来个字,就逐一对比字贴上的结构。

倘若只是风格不同,结构上没问题,这个字就过了。

倘若,明显自己的字看着别扭,不对劲,就仔细对比字贴上的字,看自己的字,问题出在哪了?

这样抄贴,只是其表,能反馈的是你最真实的问题,条件反射下的问题。其实质,是为更精准的临贴而服务的,是查漏补缺的技巧!

二、上面强调,这个练字方法,要确定自己的字结构上问题不大。简单讲,特指有一定功底的朋友。

倘若初学者,还是以单字精临为主,临习单字,穿插着笔画练字。

好吧,谢谢你的点赞和关注!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