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楷书、赵体和行书,最好练的是什么字体?

2025-01-12 15:27:57 条浏览

赵孟頫行书正宗的王学一脉




《胆巴碑》是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的大楷作品,也是他最精彩的作品之一,通篇点画精纯、结体舒展,继承了二王细致精微的笔法和李北海庄重沉实的结体特征,楷中有行、生动活泼,是我们学习“赵体楷书”极佳的取法范本,同时对我们日后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也大有裨益。




我的看法是:写过赵体楷书如转行书自然还是学赵的行书为好,也容易见效;但如果你想加强用笔的力度和变化,也可转王羲之的行书(如圣教序、兰庭序),也不是很难。因为赵本来就与王是一脉相承的。但如果转苏米一类则难度更大且也不甚正统。因为宋人尚意,发挥的成分大了,传统的东西少了。所以,学好王赵再转苏米比较容易一些。个人浅见。




楷书赵体,行书也可以继续赵体,很快会提升到一个境地,还能提升兴趣。




李北海,子昂师承北海而骨力稍欠,失之流利,但二者字形颇似,易上手,能去病




书法家自古以来都不是自封的,书者的作品能传世被大家公认为书法家的。

如果想写行书的话我的想法是从近代书家学起比较好,因为有大量的墨迹真品供你临写,这样进步就快了。比如近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的行书存世量大真迹多,而且沈尹默先生的书法水平之高可直追宋四家。还有白蕉先生的书法作品绝对可临可学。

谢谢邀答一管之见多指教。







古法古帖就不多啰嗦了,大家都知道。我想给您推荐三个当代书家,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张鸿宾、吕英儒,最近刚刚看到了一位也很好,许高鉴。




个人觉得,不一定是对的,只是代表个人看法

我觉得,如果自己爱好和兴趣,我觉得不一定是要什么体。你可以从篆隶行草等开始学习古帖,从书法的发展史去一步步学习起来,不要去学现今的人的书体,遵从古法。我觉得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可以读读。从时间的推移,从早期到各朝代的书法,按时间顺序去学习。这样你才不会那么累,人云亦云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是会说的。但是真正能够在书法这条路上行走,遵从内心,然后一点点的去积累就可以了。

不懂我说的对不对,至少我觉得这样是最好的方式,书法的发展史,按时间的顺序去学习,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很多人都说先学楷书,我觉得一定的,从仓颉造字开始,都是很有趣也值得玩味和学习的,所以只要不偏离历史书法的路径。跟着古人的脚步,学习就有动力也能坚持下去。

说的不好地方希望谅解,只是个人的观点




学什么都好,还是要吸取其精华,任何书法家都有一些缺点,因为是名家只能说缺点是相当的少,但是有些人就是专门去学相当少的一部分。如兰亭序中的整个玄针竖基本都是垂直的,只有永和九年的年字是竖来有点弯似的,有的人就学这点竖来弯的,还全国一等奖。学缺陷的人会得奖。大家看到赵茂晁写兰亭序也没有把这年的一竖写弯。有的人还说写弯了才是艺术,写直了是印刷体。




楷书学的赵体,行书自然也学赵体更容易一些,赵的楷书行意是比较重的,有人甚至把赵楷归入行楷一类。相对于欧楷颜楷柳楷,由赵楷转行书非常自然。




兰庭序!




楷书学习的是赵孟頫?

赵孟頫楷书也有人称之为“行楷”的,也就是说赵孟頫的楷书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有行书的笔意又有楷书的法度,但整体更接近于楷书。

赵孟頫是继欧、颜、柳之后的第四楷法宗师,赵孟頫让楷书有了行书的韵味,比以前的楷书有了灵动流畅和自然,赵孟頫继承和发扬晋唐传统并集其大成,赵之后再无超过赵者。

初学者一般放弃赵体而习唐楷,就是因为赵体的行书笔意让初学者望而却步,有了唐楷的功底再尝试习写赵体楷书就容易多了,笔者一直认为赵体楷书恰恰是向行书过度的一种书法。

赵孟頫的《胆巴碑》、《妙严寺碑》、《仇锷墓碑铭》和《福神观记》等都是后人临摹学习的范本,如果能够把赵体书法学到一点程度再临习《圣教序》、《兰亭序》等,行书自然而成。




赵孟頫的字体一般称之为行楷。也就是说,赵孟頫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楷书。不知道你说的楷书是哪一个帖子。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帖子,与行书仅仅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而已。你只要喜欢,拿起他任何一个行书法帖,或者行楷法帖,都可以很快上手进入状态。所以,一旦学了赵孟頫,就可以很容易地从行楷,到行书,再到草书,这样一路继续走下去。

反过来看看晋唐其他书法家。他们的楷书与行书之间的区别相当大。例如王羲之,颜真卿,如果学了他们的楷书,再去学他们的行书,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困难。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有很多学习赵孟頫书法的人,就是冲着将来过渡到行书比较容易而来的。一旦入门了,就不应该改学别的风格。

一点个人见解而已。




赵孟頫的书法,是一个较为丰富多彩的书法系统。以中小楷居多,尤其是楷书、行书独具特色,并且风格迥异。

赵孟頫的行书帖很多,如《长春道院记》、《崇福寺》等,都非常好。如图:




你楷书学赵,行书如果不学赵,就缺少接续性了。回不想成名成家的学书者。




楷书赵体,行书选择学习谁?

自然是选择赵孟頫行书了。不管是爱好,还是想将来有所成就,学习都要讲成效,讲条理。不能因为只是爱好,便不讲效率,这里学习的是赵孟頫楷书,那边又去学习和赵孟頫书风相冲突的行书。

学习唐楷,因为他们的学习资料少,想要在同一家书法体系中学习楷书、行书、草书,会有资料短缺的难题,楷书学一家,行书又学另一家,那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而学习赵孟頫书法,在学习资料上,有足够多的学习范本可供学习临摹。他的笔法,用笔,和谐的贯穿在他的书法体系中。风格也不会出现差异。从他的楷书过度到行书上,是顺理成章的事。不会有用笔、风格上的冲突。对学习临摹,悟通笔法用笔十分有利。




赵楷大致有两种面貌,一种带有“魏碑”风格的,如《三门记》;一种带强烈行书意味的,如《胆巴碑》。

《三门记》这种风格比较接近唐楷,渗有李邕风格;《胆巴》则个人面目突出,形成世人称道的“赵楷”印象。

赵孟頫行书也分别有三种风貌,三十岁以前,骨秾肉丰,唐、五代风韵较浓;中年渐入晋法,浓纤飘逸;晚岁融晋唐法为一炉,瘦硬恣肆,达到人书俱老境界。

赵孟頫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墨迹,且成体系,贯穿了一条完整的书法学习轨迹。因此后来者通过学习赵书,循序进入晋法堂室,是一条捷径。

打好了赵楷的基础,稍加放纵,便能无碍地入行书法,稍后参与大王《圣教》、《兰亭》及各尺牍,则更能体会行书意趣。

赵孟頫行书是他的主要成就,其变化多端,风格各异是别的书家无法比拟的,历代学赵书者,不论学其惟妙惟肖,还是通其笔法变化者,皆有不少名世者。所以学习行书,先以赵体入手是光明正途。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目前,我的行楷字帖,都是在临赵孟頫的帖子,可以给提问者提供一点建议。

首先,选择临习赵孟頫,应该是对赵孟頫的行楷书法有比较高的认同。

赵孟頫善篆、隶、真、行、草书诸体,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所以有楷书四大家之赵体的美誉。他的楷书主要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寿春堂记》,小楷《道德经》《汲黯传》《高上大洞玉经》等,行书《赤壁赋》《洛神赋》等。

建议楷书可以临《寿春堂记》,该帖是赵孟頫60岁左右的作品,融合了“二王”及唐代书法家李邕的笔意,笔力雄健劲道,笔势妍丽流畅,一洗之前的流媚之习。此帖我也正在临习之中,非常适合赵体初学者入门。

另外,行书可以从赵孟頫的《洛神赋》或《赤壁赋》进行临习。这两个帖子,都是赵体行书的精彩作品,充分展现出赵体行书妍美、流畅、遒劲、潇洒的风格。加之帖文内容本身就是精品,在临帖的过程中,也可同时享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楷书学赵体,很好的,赵体楷书在结体上比较平正,笔法上有所取舍,赵楷不像唐楷的规矩森严,也不像晋楷的精致,但总体上是继承晋人笔法,有点楷行合一的意思,属于晋楷的简化版,学赵楷要注意不要把用笔简单化,程式化,软化,否则就变成了馆阁体。

赵楷是带有一些行书笔意的,对于学习行书是有一定帮助的,学习行书愚认为不宜直接学赵孟頫的行书,应该直追晋代,从二王入手,赵孟頫就是二王一路下来的,学二王就从《怀仁集王字圣教序》入手,这基本是定论,学好圣教序,打好行书基础,建立行书思维,行书与楷书在结构和用笔上有很大不同,学行书要抛弃楷书思维的,具体的学习方法不再赘述,我前面的回答已经写的很清楚了。里黄惇先生、孙晓云先生、陈忠康先生几位的文章很有价值,可以仔细看看。

学行书二王是基础,但不是全部,学行书除了二王,苏、黄、米、蔡宋四家外加赵孟頫都是绕不过去的大家,可以选择学习,赵孟頫注意一下,最好是学他的尺牍信札,那个真是精彩。

作为书法爱好者,书法是怡情养性,自我修养的好爱好。但是学个东西就要有个态度,就要有点精神,不能定位太低,必须取法乎上,才能得其中。而且你越研究越有兴趣,最起码一是能看懂书法的好坏,二是不要练成了江湖体。最后,祝各位朋友写字愉快。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