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成绩?还是考个好的大学?

2024-09-02 16:58:06 条浏览

谈到教育,个人最近正在看有关教育的书。

梁启超说,我们进学校的目的在于学做人,而不管是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等等科目不过是我们做人的工具而已,所以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从种种科目中掌握做人必备的工具。

如果做人是为自己,那么胡适说的教育就是为社会。他说,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士大夫即社会领袖,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都有领袖人物,而他们的风度和知识见地都离不开教育,他们的高低优劣总逃不过所受教育训练的势力。

题主说的成绩,我想只是你受教育的一种展现形式而已,不过是现在用来考核你是否能够合格毕业的手段,是否妥当可另当别论。

另外,学校代表着社会教育,学校的存在实际上已经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同的学校所能享受到的教育是不一样的,这样才能产生社会精英。




感谢您的邀请,读书不是为了考试,教育只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出色的大人。

小学启蒙老师说过:教育是教化你,在你的三观未完善的时候你还不能称之为人。求学::是求着老师教你们学习而不是老师求着你们学习。

1.教育如果只是看你的成绩,看你是否能考入好大学,是否能进好公司,那么即使你拥有这些但却没能做出什么贡献,那这些都将没有意义。

2.教育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而应该是大家都应该想要去做的事。

教育是在教你对错,完善你的三观,教你礼义廉耻,教你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法则。

3.深思教育能为你带来什么?

教育直接把前人的经验真理教授给了你,缩短了你了解这个世界的时间,那可是经过历史洗涤验证过的真理,单凭你的一辈子根本无法掌握!但因为有了教育,你可以用一上午粗阅秦皇汉武的一生,花几天或几个月就把牛顿用一生总结出来的公示应用在生活的再发展里。培养自己的实践性和预测力然后在一定时期选择你的长处从事该方面的职业,有些人很厉害给国家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些人虽及不上但也能为自己的小日子奋斗拼搏。你为什么能做出这样那样的贡献,一切源于教育。

4.你来到这个世界自然会遇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遇到你无法解答无法解决的事,作为人就要对你所生存的环境、生活的社会、所存在的大自然心存好奇。本能的想要去学习更多去了解更多!所以才有了教育。如果连这方面的好奇心求知欲都没有了,连自己生存的世界都不想要了解去改变,那这个人存在这个世上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5.教育是为了能把你变成一个能用的人。

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会有爱、有梦、有希冀、有回忆,会希望自己或家人过得幸福,而这些都需要自己去创造才会变得有意义。教育正是帮助了你完成前期的自我完善,后期你才能用自己去创造你想要的人生。

无论怎么学习都会有不懂的时候,所以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教育,顾名思义,教书育人。

教书,即教人读书,教会人如何读书

育人,即教人做人的道理,教会他如何做人

成绩、大学这些只是应试教育下的必然产物,对于穷人来说,上学是改变命运的最主要的途径,但绝不是教育的目的。




很多人说现在的教育太功利,全部是为了成绩,成绩是为了升学。

的确,爱屋及乌,厌屋也要及乌,因此这一点是最为人诟病的。这不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不同的层级答案是不同的。

于国家未来,教育至少有两个目的——选拔优秀人才和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于社会稳定,教育升学是实现社会层级有效改变的快速通道;于国人个体,教育能够让人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幸福。

作为老师,来谈一下对于教育的一点认识。我们想一下周围的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的人,他们是否都有这些共同的特点:坚毅、刚强、能够承受挫折、有韧性。那么再想一下,读书时候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是否也有类似以上的性格特点呢?

因此个人认为:现在的基础教育,培养和考察的是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有人经常类比父辈祖辈的教育方式,说那个时候不学习要被打的。但是时代在变化,现今的教育不允许老师进行私自的体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呢?孩子们的天性是玩,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而学习的过程必然会限制孩子们的天性,在他们不能够理解到读书的好处之前,学习肯定是痛苦的,是要躲避的。因此二者必有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教育的最终,应该走向自我教育。

曾经我们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很不适应没有人管理和约束,所有的时间都自己支配,反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甚至找到系主任,申请一间教室来上晚自习,系主任的回复是:你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会学习,学校不可能给出一件专门教室来自习的。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之后,我慢慢适应了大学生活,在合理的时间去做不同的事。这只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但的确影响了我的生活,现在我越来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为了未来的理想做准备。




教育为了什么?使社会发展更快更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好。没有好教育的地方会贫穷,发达国家都有一流的大学教育科研机构。教育怎么做人做事。知识改变命运,首先要有好的教育才有好的知识。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局限了教育的意义,教育是个很大范围,可以分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又可以分为素质教育和书本教育。也可以划分为终身教育和暂时教育。各类教育有各自的目的。他们最终目的是为了进步,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或是民族国家。

按照提问,如果是个单选题,我会选择教育是为了成绩。因为好大学的标准是要有好成绩,是不是有些简单粗暴。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学习成绩差,要么说明学习不好,要么表示不适合这种学习内容。但无论哪者,都是不好的问题,会耽误个人成长进步。除了学习成绩还有素质成绩或者说行为成绩,在国内除非得个省市县级别的爱国助人等其他靠某次行为的特殊荣誉或证书,才真正有说服力。不然大家都是一样,没有特别细致的行为成绩记录,当然在学校被通报批评,是会影响个人成长进步的。

——————————简言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法则,每个社会,机构也有评判准则。我想就可以把这些准则称之为成绩。你是否达到对方所认为的成功绩点。教育最终不也就是让人达到更高更好更接近成功完美的绩点吗?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按照给定的选择回答,我给不了一个具体的答案。成绩,考个好大学其实是一个问题,因为在我国的应试教育情况下,好成绩是考的一个好大学的前提条件。

就说说我自己的观点吧,教育在我看来当代的教育范围很广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教育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本质是不能变的。教育的本质在我看来首先是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礼貌礼节,优良的作风习惯,思维方式的培养;而这些并不是全部由学校老师来完成的,至少应该家长与老师共同完成,当然同时也可以学习基本的学科知识。

目前很多人对于教育的理解就是错误的,认为教育只和学校和老师有关系,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部分家长就把这句话当做令箭,拿来质问老师,觉得学生不好都是老师的错,尤其是部分只关心学生成绩的家长,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想着为孩子制定完美的人生,制定完美人生的法宝就是各项成绩,好大学,好成绩;然而却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其他方面,比如:社交、待人处事、心理健康等等,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不能忽视的,我有一个学生就是因为父母长期在只要求他的学习成绩要好,要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最后引发心理问题,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父母很早就发现孩子有些过于内向,却没有引起重视,上大学后作为老师才发现他的一些列问题,最终导致严重后果。好成绩,好大学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上。

不是说我们就不关心孩子的成绩,因为有的学生自控力差,需要督促监督,才更有利于学习,但是要保证孩子各方健康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知识成绩和学校教育,要多方结合,全面教育,将教育融入生活,我认为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也是教育的目的,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

个人观点,谢谢。




这里主要谈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本质是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来换取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的分配:比如更好的工作机会、收入或者更好的社会地位。




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关键词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考试的成绩真的只是教育的其中重要项之一。成绩和考上好大学是基于提高综合素质之后的某种结果,并非教育的本质。

回到这个问题的本身,教育是为了什么?一切能够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和社会实践都属于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来自于学校老师教授的知识,父母、社会都是孩子的最重要的老师。

我们经常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在一辈子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边界,为了更好的参与社会各种实践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在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像各种各样的人学习,学习知识、本领、方法。

如果我们的家长把教育之定义为考试获得好成绩、上大的好学,那么就有点过于狭隘和势利,也非常容易造成很多所谓的“高分低能”的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一定越来越综合和个性化,学习成绩一定是基础,但是更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实践的能力。

所以除了学习、除了考试、除了分数、除了上好大学、除了找到好工作之外,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需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兴趣方向、需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更需要理解终身学习的概念,只有这样在未来社会他们才能具有更广泛的社会适应性,才能活的更自在、平和。




这个问题真是不能一概而论,要不然太笼统了。

教育,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目的。

学前幼儿教育,你能说是让孩子们尽快掌握知识、尽快学习进步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学前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尽快熟悉适应这种学校的集体生活,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有规律。

然而,小学、初中的学习其实是掌握常识知识,还算不上是真正的知识。学习的同时,教育孩子的品德,学会怎么做人。我觉得这个阶段重点就是教会孩子们怎么做人,知识是次重要的。要是孩子在这个阶段人生之路走偏了,那学习再好将来对社会岂不是危害更大了。

高中、大学的教育是真正的知识教育,这个阶段学习成绩的好坏、考个好大学是对孩子这一阶段学习成绩的总结,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

所以,笼统的说教育是为了成绩还是好大学,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笼统,不能一概而论。




教育的目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个人认为,教育是为了涨见识,积累知识。

这里我引用龙应台老师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这段话出自龙应台的文章《亲爱的安德烈》。

小时候,我的家人也常常与我说:你读书不努力,将来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累晒爆裂皮肤。

听着我家人的话,我不理解,但我怕去种田种地!插秧时有蚂蝗,割稻谷时晒到你像狗一样喘气散热。

所以,我一直喜欢读书,且用功读书。可是,我最终没有去读高中,我没有去我心心念念的大学走过。

难道我这样的就是给自己丢脸了吗?不!我没有给谁丢脸,我在不停地学习中,积累了知识。

难道不是吗?在大家终日只知道手机游戏,玩乐的时候,我会把手游转变成写文章。是的,我同样拿着手机,但是,我是把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分享出去。我认为值得。

教育,在我眼里,不分好与坏,不论成绩高低,更不是炫耀的存在。我只在乎教育让我积累了我需要的知识。




看你怎么定义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是为了什么,有人会说教育是为了成绩,为了考大学。对,不可否认,现在孩子们每天从早读到回家的作业,周六天也毫不停歇的连轴转,肯定是想要有一个好成绩,然后上一个好大学。但是我们想想,教育主要是为了这些吗?或者说教育的目的只有这个吗?我相信好多人,都会摇头。

著名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教育是为了立人。所谓立人是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养成,这是中华名族几千年来教育的精髓。但现在为什么人们会有教育是为了成绩,为了考大学的想法呢?

一方面,从孩子的角度,周一到周五学校学习,周六日辅导机构学习,回到家如果被爸妈发现玩游戏,就会被训斥道:你作业写完了吗?考那么点分还有时间玩游戏?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理会潜移默化的出现:我等于学习等于成绩等于考大学。

另一方面,从父母的角度,孩子是父母互相炫耀、攀比的牺牲品,家长群里,公司,和邻居闲聊,都不免的会谈到孩子,随之成绩也就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当然成绩好的家长会不经意间流露出自豪,成绩坏的也会回去督促孩子赶快学习。

回过头来我们看一下教育两个字。教,妈妈教孩子用筷子,爸爸教孩子打篮球;育,育人,妈妈告诉女儿:要学会跟小朋友们分享;爸爸对儿子说:打篮球是需要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我相信,当这些至亲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绝对不会是想让孩子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

只是教育两个字连在一起,会让我们有一种思维定势,教育是在学校里老师传授知识,随之而来的就是成绩的比较,大学的排名……

反过来说,如果教育只是教授知识,很多学生都是有知识没文化,没有独立的人格精神,那他们也只会是成为一种社会工具。




这个问题,身处不同的层面给出的答案也不相同。

站在国家的立场,教育是为了兴国。国家需要优秀的人才来推动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提高人民的素质,达到国家稳定的目的。

站在社会的角度,教育是为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发明创造,需要不断的改革。这些靠的是什么呢?简单点说就是知识。

站在父母的角度,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知识改变命运,这个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站在自己的角度,教育是可以让自己出人头地,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离理想更近。

教育不等同与成绩,也不等同于考个好大学。三人行必有我师,人生处处皆学问。广义的教育就是学习。




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考个好的大学,不然教育干什么?追求的是成绩,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上个好的大学。

第一,从孩子还没有上学开始,就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开始赶各种的辅导班、兴趣班,就是怕落后于其他的同学。在报名的时候,拿出一摞的证书,这就是一种象征。慢慢的就成了大家竞相追逐的风气,谁敢不让孩子上。

第二,我们的现状就是如此,上学是为了学知识,教育是为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不能否认,学到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分数,分数是撬开人生另一面的试金石。有分数才能够上自己想读的大学,才有资本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第三,有时候想想,那些没有读书的,却在我们上学的这几年创业打工了,积累了资本和能力。等着我们毕业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我们想拥有的。但是仔细一想,我们与他们还是有差别的。没有读过书的在文化功底和见识上肯定不一样。

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无论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还是一个家庭的百年大计,想要健康,长久,高质量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尤其是正确的,高质量的教育。今天,仅从个人教育这个层面分享一下我本人的观点。

很显然,教育的最终目的既不是单纯的为了成绩,更不是单纯的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这种层面的教育是狭隘的,是不全面的。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社会自古读书多数为了考取功名利禄,为了升官发财。这种思想一直到今天的社会,依然根深蒂固。以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的教育显然是偏离了教育初衷的。

所以在当今社会,家长追求高分,老师追求升学率,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三毕业,所有人对孩子的教育,似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考入更好的大学,找到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似乎变成了一个学习的机器。实际上,这样的教育,更准确的应该叫做“教”而不是“育”。这个过程中,教的成分更多,而将“育”的重要性忽略了。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推动文明的进步。但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文明素养的进步。

往小了说,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需要学习技能,更应该培养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孩子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修养,在面对大是大非时,应该有怎样的立场和底线;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正确的和身边的人相处。

说到底,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在教书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育人的重要性,正如古语所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也正如我们在学校里经常看到的那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个人认为这才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教育过程。

甚至可以这样讲,如果孩子的道德、情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那么,即使这个孩子没有考上很好的大学,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也不一定会走的偏差太远。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只拥有高分,却少了正确的三观,基本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那么这样的孩子也还是有可能成为问题少年的。

以上我是个人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成绩?我觉得不是,而且也不是我教育孩子的一个定位。

孩子读书,读好书,我相信这是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的。望子成龙是一点都没错。孩子一点点长大,从一开始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就好,慢慢的就变成我的孩子读书要最好,成绩要最好,技能要最多,都忘记了最开始对孩子最开始的期望,也没有听听孩子的声音,孩子到底想成为怎么样的人。导致的就是孩子越来越有压力,孩子因为学业的压力,自杀的新闻已经很常见了,汤圆妈妈身边前几天才刚刚发生一个初中的孩子,因为学习压力重,跳楼的,虽然没有死,但是对孩子,对家庭的阴影那是可想而知的。

为什么我觉得不是为了成绩呢?因为我觉得人品,性格,三观,执行力比成绩更为重要。我觉得教育最主要的是,教会孩子怎么做人。一个人品好,性格好,三观正的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更加顺利一些。

很多时候成绩好,考了很好的大学,然后读书出来了,工作却和学习的东西挂不上钩,也就是不能学以致用,那么读上好的学校,好的成绩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觉得执行力非常重要,学习到了就要运用起来。

我对孩子读书这一块,非常尊重,我也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但是不压迫,不强制,这样的读书孩子不会开心,做家长的也只会非常疲惫。想要孩子好好读书,只能靠家长从小的引导,以及熏陶。家长天天打牌,玩乐,孩子读书成绩不好,就知道打骂也根本是无用的。只要孩子热爱,自然自己会带来好的成绩。

之于我,我觉得教育做人做事,人品合格,有独立思想,执行力好,比学习成绩,比读个好的大学更要重要的多。




现在的教育感觉有时完全就是为了分数、考试,你能真正学到了什么,自己有时都不知道。所以我们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首先考上好大学有点好处,首先是可以接受相对较好的教育环境,毕竟好的教育不是哪里都有的,其次是毕业时你的文凭和他人相比要好看些,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和三流学校的学生在竞争同一岗位是前者稍有优势。当然,如果你上大学后只是一味混日子,那么,文凭代表不了什么。况且现在公司员工招聘的条件,社会工作经验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竞争激烈的岗位。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把握,而且有前途计划的话,即使不去好大学也一样。心态问题。我想提醒你的是,挑选合适的专业,比挑选学校重要。然后就是自己的态度决定一切。

教育的目的,我觉得学以致用最重要,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兴趣,注意发展孩子的综合能力,要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锻造他们立足未来的本领、养成独立自尊的态度;注重呵护孩子的心灵,不断挑战和挖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们为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为得到第一而骄傲。简单一句话,你来学校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自己,而不是学一大堆无用的东西来搪塞自己的人生。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往大处说那就是为社会输送价值。往小处说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人一生来就被各种教育包围着,第一步刚生下来面临的是生存教育,教育他吃喝拉撒、教育他走路,教育他说话,第二步是能力教育,教育他技能,教育他思考,教育他方法,第三步是人格教育,教育他素养,教育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顽强的人格魅力。

生存教育与生俱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都自然而然学会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所以,我认为,除了生存教育以为,能力素质加人格意志力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同时,对社会来说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

所以,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好成绩,也不是为了考个好大学,好成绩和好大学都不等于具备好的能力素质和好的人格意志力。也不等于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应试教育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校里面学习好的优等生经常会出现在一些吊儿郎当的同学公司里面打工。这里强调一下,我的目的不是鼓励大家的孩子在学校吊儿郎当,这里只是拿他做个例子。这种现象看起来有点讽刺,但是这一点都不矛盾。社会存在的价值就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价值。而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让社会发展的更好。但是学习好,考一个好大学不能直接地给社会创造价值,在价值体现和输出之前它充其量只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的目的,而真正创造价值确实那些最终能够为社会创造税收、解决就业以及为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他已经成就了自己美好的人生,同时也对社会有所价值。

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教育还是需要全方位的发展,而不仅仅注重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也许会对自己实现价值的路上有所帮助,但是不是一定就能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




教育的最终是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内心,能用恰到好处的方法去达到,过自己的生活。教育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各个能力,成绩,大学,只是评判的标准之一,而非唯一的标准。从学校,教育以成绩为王,有学校会忽视德,体,美等方面的培养,这样反而不会有利于学生成长。而最终的大学我认为是孩子释放自我,发现潜能的平台,他们会在一个相对自由,小型社会里锻炼,成绩优异者会得要更好的平台和机遇,是相对公平的。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