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10:23:31 条浏览
推荐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应该是《史记》《资治通鉴》
二十四史,中国通史
正版的《24史》,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中国史书。
人教版的中国历史课本
想简单理一下中国历史脉络,可以读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挺好的
一、入门级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是你的最好选择,其实我是更推荐后者的,但继续网络环境问题,前者也可以一看,把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看一篇,知道个大概就行了,特别喜欢的朝代或人物可以特别去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百度百科有很多一家之言,不可全信,你只要知道有这回事就行了,至于真假,再说吧。
二、进阶级
前四史是必读的,包含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秦汉之际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承上启下的时代,制度成型的时代,后世也多在这个基础上修修补补,需要特别学习。
建议看一次译文再看一次原文,增强一下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看过前四史可以再看资治通鉴,其他24史根据兴趣看一次。
三、资深级
去伪存真,史料根据作者的立场、能力限制,未见的都是正确的,可以根据史料a与史料b的矛盾,以逻辑判断选取可能性大的取信,也可以根据史料与考古发现或现代科技考证相校正。
比如说史记里说【黄帝者,生而神灵,弱而能言】你信吗?一些明显偏离现实逻辑的还是不要信的好。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扑所迷离,很多时候可以分为【基本确定项】、【可能项】、【基本不可能项】、【伪项】,很多时候你并不能下定结论,对与可能性你只要知道有这回事就行了,至于真假,下回分解吧。
————————
总结;
第一阶段作用在于把整个历史的大致脉络搞清楚,包括朝代顺序和大致年份,代表人物和事件,最好还要学习一下相应的地理知识,配合地图册会更好。
而第二第三阶段其实可以同时进行,对自己感兴趣的特定历史时期或人物或事件去研究,以兴趣为导向,会让枯燥的学习更有趣味。
上下五千年,通俗易懂。资治通鉴作为延伸
初中的历史课本足以让大多数人看懂历史脉络。想要进一步的话建议二十四史。
剑桥中华史比较靠谱……
多读史书
如从正史入手,更甚。
思考的方法类书,易经等
读一读中国通史吧。。。
学历史,学哲学的人,毕业找工作可能不太顺利。但是在岗位上干个十年二十年,学的好的人,他的潜力是巨大的。所以经营者、管理者更多是要学历史和哲学,而不是看畅销书、学个什么管理学成功学。最可怕的是很多人用厚黑学来指导自己的一生。学历史和哲学的人,知道每种学问、每种方法何时用,用在什么人什么事上!预知人性,有拿捏,有尺度。
先看历史通俗小说演义,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再看些正史,传记,和各种秩闻,传说,对历史各阶段的人物,事迹,有所了解。
学习中国历史,要通俗易懂的就看上下五千年,要比较系统的就看范文澜的中国通史,或者白寿彝的,还有现在出版的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浩如烟海,有通史,如《史记》,有断代史,如《明史》;有政治史如《资治通鉴》,有经济史、法制史、艺术史、外交史等专门历史,要根据需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去研读,才可能开卷有益,才可能以史为鉴,才可能学以致用!
学习中国历史读《史记》《资治通鉴》等
中国历史,我只想学习现代史。毛泽东选集学通,学懂就知道了一切,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因为毛主席得人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初级书目:《中华上下五千年》,《白话本国史》,《国史大纲》,《中国通史简编》等。中级书目:《东周列国志》,《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三国演义》,《续三国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隋唐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西太后演义》,白寿彝《中国通史》,柏杨《中国人史纲》,柏杨《白话资治通鉴》,等。高级书目:1.二十七史:二十四史,新元史,清史稿和清史。通鉴类: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明通鉴,清通鉴。3.实录类:明实录,清实录。4.历朝纪事本末,5.中华大典之中国历史分部,6.历代会要等等。
1.《史记》和《二十四史》;
2.《中国通史》傅乐成著;
3.《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