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百科

最近几年事业单位改革,现在考事业编制还有前途吗?

2025-02-13 11:39:04 条浏览

就跟做生意一样,敢想才有可能发,不敢想只能保底。

只要肯下功夫,省考和事考同时准备是完全可行的。

事考和省考的考试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有相通之处。所以如果时间上不冲突、而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又允许的话,一起备考会更好一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和题主不一样的是,我没想过去考公务员,一开始瞄准的就是事业单位。因为我当时是在职,时间和精力上就有点不凑手,准备公考太吃力,事考相对来说要更好考一点,竞争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然而就是这样,我还是考了两次才上岸。第一次考的时候虽说已经确定了目标,但我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中断备考任务,临到考前书都没看几眼,导致了水了一次考试。

第二次正好碰到家附近的一个单位考试,报完名离考试不到一个月,但我就正好被激发了备考热情,一次考过,笔试85.2分。

考上编,感觉自己以前在公司那种日子简直是压抑人性,现在这种吃好喝好玩好,也认真工作挣钱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

我考事业单位的过程主要就是这么个情况,下面就详细说一下省考和事考的考试内容,以及我总结的一些关于事业单位备考的经验和心得,希望这些能够对想考事业单位的伙伴们有所帮助。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

一,省考和事考的考试内容都有哪些?

不算专业岗,就公共科目来说。

省考主要考两门,行测和申论:

v行测

全称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察的是用语言文字交流,看材料分析把握重点,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判断推理,分析加工等多种能力,考察的范围还是比较广的。

考试题型跟考察的方向都是对照的,主要就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常识考察等几个题型。行测都是选择,要么知识点尽可能都掌握住,要么就只能运气爆棚蒙一个对一个。

v申论

申论,就跟行测是完全相反的,都是写作题,所以对文字功底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要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写好。

考察能力偏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公务员看、写文件材料的能力,所以考试主要考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等题型,公文和大作文更侧重表达。

申论因为是写作,所以得分点什么的也不明确,不能靠单纯刷题提升成绩,所以算是省考中比较难的。

事考的考试科目并不固定,大致有三门:

v公基

公基,名字展开是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多的没有范围,只能大致划分为经济、法律、政治、管理等多领域的知识,可以说不管学什么专业,公基都能考到,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备考的时候不狠下一番工夫是行不通的,需要先借助教材、课程把知识点梳理一遍,然后再通过刷题不断检测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才能做到对公基大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考试时候才能拿下更多的题目和分数。

v职测

职测从考察方向来看,还是数量关系、语言文字、判断推理等,跟行测看着差不多,所以备考的时候是可以同步准备的。

v申论

事考中的申论出题形式并不固定,要么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和另外两门结合着一起考,包含在公基的考试范围内,或者统称为《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测试》。

这种形式的申论大都是综合写作,事考中的写作和公考不一样,基本不涉及热点问题,而是多以故事哲理或给定话题为主题,相对来说更简单一些。

要么是单独考,比如事业单位联考的《综合应用能力》,上面就全都是主观题。申论单独考的话会有很多题型,包括案例分析、公文写作、公文改错、论述和材料作文等,这种情况南方考察的比较多。

由此可见,事考比起省考只是多了一门公共基础知识。所以如果同时准备的话,只需要在准备省考之余,多准备一门公基就可以了。

省考我没参加过,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公基,我跟它磕了两次考试,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下面就详细说一下公基的备考攻略,不知道该怎么备考的话,照着做就行,不敢说一定会拿第一,但进面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二、公基的高分备考攻略

公基备考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先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慢慢来,才能做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点,考试时候也能应对自如,从而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

我备考公基的整个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²1、入门阶段

这一阶段先通过看书宏观上了解一下公基的结构,知道它都有哪部分内容,各个模块都有什么特点,对公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基知识点太多,看书学的话非常难,效率比较低,还是得听课。所以这一步只做一个初步认识即可,不要在看书上浪费太多时间。

至于选教材,省考用哪家的教材还用哪家的教材就行,不需要非得选哪个质量好,公基大概的能总结到书面的知识点都差不多,所以书的质量区别不大。

þ推荐华图公基教材

它的书看着没粉笔外表好看,但排版比较清楚,看书感受比较好,没有那么乱,我看下来虽然感觉公基有很多点需要接着学,但整体思路还是可以的。

²2、知识点掌握阶段

这一阶段就要赶紧听课了,不听课根本学不完公基的常考知识点,更别说想要全面准备。

听课最关键的,就是比看书效率高,具体体现在理解深、记得快。

至于听什么课,这个一定要慎重选择,因为公基已经不单是老师讲课水平的问题,还要看整个课的节奏和重点。普及类的基础课对公基来说用处不大,只会占用时间。

þ推荐徐哲公基速学课

公基常考的范围是有限的,直接听徐哲公基速学课,就能最快掌握所有公基知识点,理清逻辑,考试直接80+。

我最开始打算听华图的网课,找了试听的部分感觉就已经不符合我的预期了,老师讲的好,但是我感觉太基础了,没有提炼公基的重点,跟资料比起来没有特别突出。

接着我就又听了徐哲公基速学课,没有华图讲那么细致每个点讲半天,但是区分清楚,重点讲得多。

本身听课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能多拿点分,徐哲老师结合以往考试的真题讲,我能理解老师为什么强调某个点,也能看着例子理解怎么运用答题,听完讲解基本就能记住。

听徐哲就省事很多,我不需要再从大量的讲解中找重点,老师直接讲的就是重点,我直接就能边听边记,笔记整理也不费力,就等于把听徐哲学的内容全部又梳理了一遍。

最后课听完,我就感觉自己公基部分没什么大问题了,练题很少因为知识点没学到出问题,一直到考试直接85.2分顺利进面。

þ粉笔我主要是听它的时政课,每月都会更一次,因为备考时间短我只听了一个月的,如果备考时间长的话更适合。这个课里面总结的都是新闻热点,概括性比较强,不需要每天再另外找,省了我不少功夫。

另外还有一些课是可以直接找别人笔记看大概的,尤其是常识口诀,李梦娇老师总结的这个还是比较实用的,常识不能保证都学过,考试也没时间挨着细想,所以直接背口诀就方便很多。

我是找的别人的总结,背完练题的时候再总结一遍,考试我就不担心常识部分全蒙全错了。

除此之外,还要及时练题巩固,可以及时检测自己的进度,看自己听徐哲学的知识点有没有忘,遇到不同的出题方式是不是会的都能写对。

本身徐哲听课老师就讲的有真题,为了更好的效果,我都自己写一遍,这样再听课就能直接看出来自己的问题,用老师的思路再想一遍问题,连带答题思维一起转变。

3、刷题巩固阶段

刷题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怕烦,不怕累,想想自己高三刷题的感觉,反正就是要不停事的练,尤其一看公基刷题都是几千题就知道了,想练好就不能停,差不多得练到考试。

刷题是一定要用资料练得,不要想着直接手机上刷题就行了,书上刷能总结,能回看,也更容易让人带入备考的氛围。

þ中公公基6000题一定要刷一遍,不止是题量大,关键是里面的题量分布比较符合考试的规律,像法律和政治部分的题就比较多,而地理和公文等不常考的模块题就比较少。

我练的时候就还是着重练这些常考的部分,时间分配比较合理,能有效节省时间提升考试分数,毕竟这学了还是为了考试。

þ粉笔手机刷题相对来说最好,因为用的人多,就可以交流,我经常练完一套题晒一下,既能随时看自己的刷题记录,也能吸引人来交流,错的问题能多看一下别人是怎么想的。

但不论是手机刷题还是资料刷题,都得注意总结,也就是整理一个错题笔记,考前抓紧时间看,尤其是常错的题都要有特殊标记,我用的是那种小标签,贴在那一页的边边上,简单标一下,翻得时候很多点都能直接找到。

刷题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刷完就过,比如刷题一小时,总结至少要有二十分钟,耐心将自己的错题都先看一遍解析,再分析原因,写到旁边。如果是不会的题,我都单独摘抄到一个本上,答案记背面,最后考前再写一遍,考试再遇上绝对不错。

4、总结复盘阶段

通过真题最后学一轮,是考前最重要的事,哪怕感觉自己没学完知识点也别学了,至少要练三天的真题。

þ历年真题直接练中公的地方历年真题汇编详解,里面近几年的公基真题卷都有,地方性也强,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公基的范围大,重点圈小,所以往年真题的意义不光是看以前都考什么,看自己的水平能拿多少分,也能再巩固一遍公基的重点知识,配合听徐哲留的笔记,全部搞完就该考试了。

三、再补充一句

事考和省考同时准备的话,一定要合理划分好备考时间。

绝对不能两者花费同样多的时间。两个都要,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两个都考不好了。把备考重心放在省考上,然后抽出一定时间去快速准备公基就行,详略得当地去准备才能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这些能够对题主有所帮助,祝早日上岸!看完别忘记点赞!




不考虑巡考,公务员考试一年就两次,你一定能上?那期间还有事业考试你为什么不参加呢?事业编也不影响你继续考公务员啊。一句话,不要好高骛远,如果事业编算没前途,那你现在合同工算什么?你不还是照样干着吗?




只要你们单位做的核心工作是可以外包给企业的就一点前途都没有再说能不能考上还是一回事有编跟没编天差地别




考事业编一定要考省部级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要问为什么!




待遇属于中上水平,各种保险按规范缴纳,且各种福利也不会缺少

在来说说事业单位的待遇,从我自己的了解程度来讲,在中西部和北方,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待遇普遍不高。但是,在东部沿海城市,事业单位的待遇还是可以的。

就我们当地来讲,我在原来单位当临时工的时候,一个最最普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年到手差不多15万,而在现在的单位,我从同事口中得知,我们一年也能拿到16、17万的样子。这样每个月平均下来,到手差不多1万加,这收入也算是可以的。

除了待遇之外,节假日、工会福利、生日卡、年货等等各种福利,一样都不会少,实实在在地给你安排妥当。




如果想在事业单位工作,考个编制还是很有必要的,改不改革不是我们要考虑的,现在要考虑的是努力学习先考上编制。

首先作为合同工,工资可能不到有编制的一半,干着同样的工作,拿的工资不一样,心里难免有落差,心里也会不平衡。

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差距,原因就是人家是经过努力,过五关斩六将考上的,而自己可能是通过各种关系,没有努力得到的工作。

其次如果真的改革了,有编制的还是比合同的占优势,真的害怕改革,就应该努努力,直接考个公务员,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

其实作为合同工,在编制内的单位工作就有一定的优势,有一种氛围让你不得不为考编而努力。

我的好几个朋友刚开始就是在事业单位或者乡镇干着合同工的工作,到最后几乎都考上编制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考虑那么多,努力学习,有任何考试的机会都去试一下,唯有努力才能有出路。




这两年事业单位的改革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事情,很多事业单位都直接改为“聘用合同制”的管理方式。

从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同样的事业编的管理岗员工、专技岗员工也改为企业员工,签订聘用合同。由于是编制转为企业,编制员工可以满足合同期到期后自动续签。

所以说,虽然改为“聘用合同制”,但是依旧和公务员、和之前的事业单位一样,还是“铁饭碗”。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仅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相应的政府部门承担,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

而且,还将公益二类中可以由社会或者市场代替的部分剥离,和生产经营类职能一起推向社会和市场,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离”。

事业单位将主要以公益服务职能为主,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和生产经营职能,事业单位无论从机构、编制还是人员数量上来讲,都大大缩减。

目前来看,在之后的改革中,医院、高校都会逐渐取消编制,虽然单位仍然是事业单位,但是员工都将改为聘用制员工。

除此之外,也有一种单位有可能不会改革,那就是参公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待遇、福利等等都不输于公务员。

这类单位若说不改革还好,要是改革,那一定会对大多数人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符合这个条件的,中央层级目前只有党校、党史办、老龄办、证监会、银监会五个事业单位,省市县一级不明确,可能稍多些,但跟以前直接不能比。

但是无论如何,其实考事业单位还是个非常热门的找工作趋势,毕竟现在在招聘的事业单位,那就一定是还没改革的单位。一旦考上了,尽管是“被改革”了,那工作也不会丢。没准还有希望转为参公事业编,那是最好的了。




没前途,我们这考事业编的就是个过渡,因为没有车补,没有绩效,但跟公务员一个办公室干一样的活,所以考上的就是混日子,如果考职称,你还没有指数,靠到你天荒地老。




我用我参加工作二十一年的事业编身份负责任的告诉你。考事业编没有前途!全国大部分事业编工资偏低,也就是说大部分事业编只能混个温饱而已!我现在一月到手三千七,你说一月三千七能干啥?得了大病看不起,只能等死或自行了断,孩子从小上不了名校,得不到好的教育,只能上一般学校,教育抚养孩子的费用,三千七能解决问题吗?豪宅几万一平,估计再活三百年也卖不起,原来这几十年,也是白活了。父母老了也养不起,三千七百元能养夫妻双方父母?自已好不容易变老了,却欠下一屁股债,什么房贷,车贷。到头来却买了一堆破钢筋混凝土,你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还有幸福感?还有什么做中国人自豪感?三千七能解决我们什么问题?有种别做体制人,一入苦海难脱贫,待君醒时年已老,白活半生孽已深。




至于是行政编的公务员还是事业编不是关键,关键是在哪个层面工作。基层的公务员累死累活,收入也不高,到省级这个层面,虽然也累,但是各方面保障都到位,特别是提拔、凭职称,都相对容易多了。所以说,平台决定高度,不是身份决定高度。




很多人都认为事业编不如公务员,那是认知错误。事业编整体学历要高一些,事业编薪级工资是一年一调整,公务员薪级工资是两年一调整。事业编工资要高于公务员。事业编分管理岗和专业技术岗,晋升上事业编副高就相当于处级待遇,就是一个县区有几个处级领导?而事业编副高在单位就有机会晋上。事业编副科就可以交流或公务员领导岗位和公务员有着同等竞争机会。公务员担任领导职务也得一步一步来,能到领导岗位公务员也是极少数,但是事业编中级职称就相当于公务员科级待遇。县区科级单位局长才是科级领导,但是事业编晋升中级职称要比公务员科级领导机会大的多。而且改革后事业编管理岗马上实行职级并行同样可以晋升。事业编选择面要大的多。公务员领导岗位能有多少?大部分也就是普通公务员和事业编晋升差远了。




首先明说,不建议考事业编。

你既然是合同工,肯定知道体制内的三六九等。在提拔上有个说法,叫选调生第一名,公务员第二等,事业编合同工,临聘人员最底层。这不合理,但这是事实。

选调生是不可能了,那是应届毕业生才能考的。现在要考就直接考公务员,还考什么事业编?难度都差不多,事业编的竞争也不比公务员好多少,就算你考上了事业编,你也说了,事业编一直在改革,大方向是自收自支,已经不能算是铁饭碗了,至少没有公务员的铁,没有车补,提拔难度大,承担的工作和任务不比公务员少,何必?

我就是例子,当时随便考了个事业编,眼见着干一样的活,受一样的罪,待遇待遇不同,提拔提拔低人一等,现在后悔的要死




谢邀。首先,作为男生考公务员才是最佳选择。目前来说,事业单位改革以后主要分为公益一类(全额),公益二类(差额),大家报考还是首选公益一类。并且同一个单位事业编还是二等公民,各方面待遇都不如公务员。

其次,事业单位是机关的下属单位,一般来说,第一梯队是两办(政府办,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等下属单位。第二梯队是与各政府部门打交道的单位,像财政局、审计局、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下属单位。第三梯队是与人民群众接触多的单位,比如应急管理局、城市管理局等。市级单位的待遇一般都是统筹发放,可唯一有区别的就是年底考核奖金,这个要看各单位的考核档次。

内卷的大环境短时间内改变不了,还是考公务员,考事业编更加稳定。

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